兩人的鬥嘴經過,關飛在主席台上都聽得一清二楚。
他也無心糾正一個技術人員的看法,俗話說,事實勝於雄辯。要贏得對方尊重就要表現出讓對方信服的本事,而本事並不是靠吹,而是靠做出來的。
他拿起話筒,簡略感謝了一下幾家單位的熱情協助,然後說道:“在座的都是軍工行業的行家裏手,我們根據地沒有這方麵的人才儲備,所以這次抽調了一批能力出色的技術人員過來協助,他們以前都是從事民用技術的研發,所以還請各位專家多費心。另外我們新招收了一批機械設計、飛行動力工程、熱能與動力、材料工程,以及材料物理、應用化學、測控專業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雖然接受了嚴格的培訓,也有一定的實驗室工作經驗,但在軍工研發上還是新手,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也要多多關照,幫助他們快速成長,在這裏,我代表根據地先謝謝大家了!”
說完,他起身立正,敬了一個禮標準的軍禮!
被一個堂堂根據地最高負責人當眾敬禮,在座的技術人員有些不習慣,一些人趕緊站起來回敬,有些表示是應該的,還有的則習慣性開始鼓掌,會場內頓時變得混亂起來。
還是同在主席台上的幾家單位帶隊領導反應快,打開話筒客氣一番,紛紛表示這是他們應盡的義務,一定會力所能及地幫助根據地派出的協同研發人員提高,但有疑問,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待到會場恢複安靜,關飛繼續道:“那麼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次研發任務的情況:這次研發,是基於一套高級教練機的反向測繪圖,圖紙上有精確的測量數據,包含了外形尺寸和飛機的性能參數。我們要根據這套反向測繪圖,在吃透消化的前提下,重新繪製出一份符合要求的設計圖,並以此為基礎,拿出一套完整的施工圖、設備圖、工裝圖,製造出樣機,經過地麵、空中測試,修改完善之後,對其最終定型。同時,還要以其為平台,將其改裝為一款超輕型殲擊/攻擊機。整個任務要求在三到四年內完成……”
他這話一出口,下麵頓時嘩然。
三到四年?
開玩笑,靠著測繪圖山寨,說實話比自己研發還要費勁。畢竟自己研發,所有思路都是前後連貫、清晰的,推導的過程也多半有附加的各種資料、公式以供參考。
但測繪圖徹頭徹尾是別人的東西,光是搞懂對方為什麼要這麼設計、設計的思路,就夠大家喝一壺的了,進度哪裏快得起來。
米格二一就是這樣,蘇聯人提供了全套圖紙、生產線,還派來專家手把手地教。結果最初大家也隻是學會了如何按部就班,利用這套生產線製造,其原理完全一竅不通。吃透這套技術,中國的航空人可是花了二三十年時間,到如今雖然在標準版上自行研發出了多款改進型,可要說是不是就完全掌握了方方麵麵,可以脫開原版獨立研發了?
未必!
就像國內搞的殲八、殲九,就是在殲七的基礎上搞的兩款放大版。
結果怎麼樣?
殲八由於是采用蝸噴發動機,六十年代末首先試飛成功,可是到現在還沒達到完整狀態,仍在一點一點地改進。被發動機拖累的殲九,更是淒慘,迄今為止才完成一架地麵驗證機,連試飛都沒完成就被取消。
這還是基於大家最熟悉的殲七,都搞得這麼糟糕,現在根據地拿出一份不知所謂的測繪圖,就要在三到四年,完成它的設計圖、施工圖、樣機,甚至還要定型,這怎麼可能辦得到!
不光是下麵坐著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工人,台上幾名單位負責人也是一臉的驚訝。
他們還以為這個研究,是不限時間,需要耗時多久就多久,誰知道是要在三到四年就拿出定型產品。
太難了吧……
關飛對台上台下眾人的表情視若不見,繼續說道:“我知道大家覺得難度有些大,可我覺得,其實難度並不大……”
不大才怪!
有本事你用三、四年,搞一款殲八或是殲九出來試試,坐著說話不腰痛!
與會的技術員們臉色有些悻悻然,雖然沒有表示反對,卻也沒人對此認同,都是黑著臉悶不做聲。
關飛笑笑:“我之所以敢這麼說,是因為這本來就是一款成熟的設計,而不是需要從頭開始的半成品。我們要做的,首先是根據這份測繪圖,利用現有的空氣動力公式、燃燒公式、進氣道計算公式、配平公式等等一些列航空設計要用到的公式,反推出各個零部件的設計參數,標明每個零部件的強度要求,然後查找材料手冊,推導出它們所采用的材料,繪製出完整的設計圖來。這個工作量雖然繁瑣、浩大,但並不複雜,即便是沒畢業的大學生都能做,我想在座的各位應該不會感到畏懼吧?”
說到最後,他用激將的方式,刺激了一下眾人。
本想是為難一下他,卻被他反將了一軍,見他問到頭上,一名研究員翻了個白眼,站起身道:“關司令員,根據測繪圖反向推導出零部件性能指標,然後查材料手冊選擇合用的材料,這雖然很麻煩,不過的確能實現。但是……,你忘記了,要想達到飛機的設計性能,每個零部件的重量也要符合要求,你隻有一個測繪圖,我們怎麼進行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