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過程,最快也要幾個月,正常來說可能要持續一兩年,也可能是十幾年、幾十年。
但隻要理論正確,舍得投入,那就一定能成功!
就像美國的曼哈頓工程,之前隻有一個理論,有部分實驗室數據,但是美國為了這麼一個可能,發動了當時堪稱空前複雜、浩大的原子彈研究工程,動用了兩千多最頂級的科學家、十萬參與人員,耗費了超過美國全國一半的電力,耗資二十億美元,不斷失敗又不斷重來,結果隻用了三年,就成功爆炸了人類曆史上第一顆原子彈。
關飛所作的,不過是它的翻版。
這個時代的超級計算機,已經能夠模擬出核爆炸,無需實際實驗就能在計算機上進行研究,研發出威力更大、效率更高、重量更輕的核武器。
關飛的生物副腦遠超這個時代的超級計算機數百年,虛擬出一個近乎於真實世界的試驗空間,那是輕而易舉。
別人試驗一次,要耗費價值不菲的實驗材料,動用昂貴的實驗儀器,聘請經驗豐富的試驗助手,可是關飛不需要。
別人進行同樣的驗證,需要花幾萬、幾十萬,乃至數千萬、上億,用一兩個月到一兩年時間,修建一個小規模的實驗窯、試驗高爐,建設配套設施,培訓技術工人,安裝監測、采樣設備,他不需要。
他隻需要在虛擬空間中設定好實驗條件、試驗流程,按照理論瞬間就能建立一個小規模的工廠,然後就可以等待實驗結果。
整個過程除了大量消耗體內的能量,並不需要他掏一分錢。
失敗了,沒關係,提取出相關數據,對實驗步驟作出修改,對實驗條件進行調整,然後再來一次就是了。
兩次不行,那就三次,三次不行,那就十次、百次、千次……
隻要理論正確,他就必然獲得成功!
普通的科學家,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才能進行科學研究。但在他而言,卻可以省略掉這部分最浪費時間、耗資最多的部分,像是開了變速齒輪一樣,飛快地完成一項繁瑣的科研。
這,就是他在這個時代傲視群雄最大的本錢!
……
軍轉民領導小組組長、軍轉辦公室主任羅振英部長,現在感覺頭痛欲裂。
他沒想到軍轉民辦公室的工作,開展起來是這麼的難。
最初他的設想,是軍轉辦對各部委下屬的軍工企業進行一次排底摸查,列出個等級,一些重要的國防工程就保留下來,甚或加強。一些分散的研究項目進行合並,將資源集中利用。
一些邊緣的、不重要的項目就取消。
然後由軍轉辦給那些裁撤的企業發文,要求他們保養好機器設備、安撫好工人,等待轉為民用生產。
看起來很簡單,不是嗎?
事實上,這件工作遠沒有他想象那麼簡單。
首先各部委就不見得配合。
裁撤別個部委的企業、項目,好啊,我們舉雙手讚成,最好把資源都節省下來,用到我們這裏。
所以每次召集各部委聯合開會,都會吵得滿天飛。
誰都覺得自己下屬的企業很重要很重要,重要到如果沒有,就會國之不國、軍隊打不了仗、軍工生產將麵臨滅頂之災的嚴重地步,死命攥在手裏不肯放。為了保住自己的軍工企業,也可以說是權力吧,就拚命攻擊其他部委,說什麼你們能做的我們也能做,但我們能做的,因為生產企業更專業,所以你們做不了!
誰都不肯放,那裁撤軍工,轉為民用的工作就根本進行不下去。
下麵的軍工企業更是哀鴻一片,一個個托關係走門路,都不想自己的廠子被轉為民用。這些廠大多資深年久,關係網盤根錯節,越是規模大、年生久的企業,在上麵就越是有人,不斷有各個係統的領導打電話來,希望保住他們的廠,有些資格老的幹脆跑到軍轉辦來對著他拍桌子瞪眼睛,喊著“你知道我們當初建立這個廠多麼不容易,一沒資金二沒技術,是我們一塊磚、一撬土建起來的,你現在說轉就轉,對得起那些為了工廠而犧牲的同誌們嗎?你這是在掘我們的根,是崽美爺賣不心痛”之類的話。
甚至還有人抬出主席、總理的名頭,痛心疾首表示這是他們拍板建設的,如今幾十年心血毀於一旦,他們地下若是有知,又怎能不心痛之類的話,搞得羅振英狼狽不堪。
明明清單上擬好的軍轉民名單,根本實施不下去。
就算是他發了文,下麵還是不理不睬,就當沒收到。有硬抗的,有軟磨的,有拖一天算一天的,有陽奉陰違的,有說人心散了就聚不起來反過來威脅的,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羅部長現在格外後悔,他怎麼就聽了關飛的攛掇,費力不討好來當這個什麼軍轉辦主任,搞到現在一身雞血,真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