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君不君,則臣不臣(2 / 3)

朱以海跟劉秀一樣再建了一個王朝。

他吳三桂本來也是新朝功臣的,歸附新朝後,他也是出了許多力建了許多功的。

不僅率陝甘歸附,還圍剿了孟喬芳等率領的韃子湖廣陝甘的這支重要力量,把韃子的支柱又砍斷一根。

甚至後來他與洪承疇平陝甘回亂,不惜殺百萬叛亂,而後又來安南,手上也是沾滿了越人的鮮血。

可如今,一道聖旨,就要召他回京。

“為本帥更衣。”

吳三桂回艙,更換官袍,特意換上皇帝禦賜的飛魚袍,看著鏡中那個人,紫袍玉帶,紫袍上的飛魚,形似龍蟒,可終究既非蟒更非龍。

“大帥,耿仲明死了,錢謙益也死了,北京就是個陷阱,不能去啊。”身著麒麟賜服的張國柱在一邊勸說。

“一旦進京,就再無生機了,咱們為朝廷出生入死,立下多少汗馬功勞,如今這天下太平,便開始要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了,我等豈能答應?”

吳三桂看了眼張國柱,繼續盯著鏡中的自己。

張國柱還在那裏勸說,他已經勸了一路了,吳三桂知道張國柱這些話並不都是為自己好,張也是個降將。

他也是大明遼東邊將出身,鐵嶺邊軍出身,清軍入關後,他為劉澤清麾下遊擊。劉澤清降清,他卻沒降,跑到崇明與一群奔逃至此的巡撫總兵們一起擁立了義陽王為監國,此後隨王朝先陳梧等南下江浙。

陳梧襲朱以海,黃斌卿火並王朝先,張國柱身為阿梧麾下,卻也打著自己小算盤,想趁機搶地盤,他假意投降留守定海的王鳴謙,結果卻是詐降奪城,最後還想奪寧波,結果王之仁及時回援,張國柱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寧波沒拿下,定海也丟了,甚至他麾下那支人馬也幾乎損失殆盡,最後帶著一些親兵出海北逃,最終去杭州降了清軍。

相比起當年一起南下火並朱以海的王朝先,張國柱走了許多彎路,王朝先被黃斌卿欺騙火並後,隻身投了朱以海,雖然坐了多年冷板凳,可後來還是贏得了信任,慢慢的出任實職,如今甚至成為衛藏將軍。

而張國柱降清後,雖然得授副將,後來還升授總兵,再記名提督,可朱以海北伐戰場在三吳之地,張國柱首當其衝,屢戰屢敗,最終沒逃過被迫投降的命運。

此後他比王朝先待遇更差,冷板凳坐的更久,好在後來從海上去河北敵後遊擊,再去遼東繞後,也實打實立了些功勞,憑借著那股狠勁,張國柱也得了個悍將之名,之後又隨吳三桂去陝甘平亂,更是每戰當先,跟張勇並稱殺神,個個手上沾滿十數萬人血。

之後又調去雲南,再調到安南,他跟吳三桂也算是老搭檔了。吳三桂是安南總督,他是安南巡防營提督。

吳三桂是涼國公,他也得封桂國公。

今年初,朝廷還加封他太子太保,加實封通前共一千八百戶,能有此官爵名位也已經很不錯了。

可朝廷突然一道詔書,要他們交接印信,立即入京,一切都變了。

耿仲明和錢謙益的死,尤其是罪臣錄的出現,讓他們都知道正在發生什麼。

事發突然,大內禦前侍衛護送著宣旨的行人突然到來,還先以聖旨召了安南的數名大將,讓他們調了精銳直接來見他們,沒給他們半點考慮反應的時間,一再催促下,也隻得交出兵符官印等,然後跟著北上。

眼看著就要進下龍港,在這裏補給後,下一站就是廣西北海港,直接就出了安南省境,他們就更加沒有回旋機會了。

張國柱不願束手待斃。

曾經的遼東邊將,後來亂世裏的軍頭,張國柱的年紀比吳三桂大,這半生經曆也是非常豐富的,他心裏很清楚,自己要是進京,肯定落的跟耿仲明一樣下場。

他不甘心。

這位曾經也是反複無常的軍頭,一遇到這種緊急情況,立馬想到的就是反他娘的。

隻是吳三桂這一路上不聽他勸。

“大帥,反了吧。”張國柱再次懇求。

“君不君,則臣不臣,紹天帝無信義,則我等也不再用忠誠於他。”

吳三桂整理了下飛魚服,望著張國柱,直接問道:“反?我們現在就是那待宰的羔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咱們現在身邊連個親兵都沒有,你說反?我拿刀你提弓,咱們兩人砍翻那幾個大內禦前侍衛,再砍翻安南派來護送的禁軍?奪了這條船,然後再炮打下龍港,把下龍港占了,再扯旗造反?”

今時不同往日了。

張國柱不是什麼守規矩的人,他吳三桂自然也不是那本份的將領,崇禎朝以來,他們反反複複,哪個不是手握著一支兵馬,然後就能翻雲覆雨,反複橫跳的,畢竟隻要手裏有刀有槍有人馬,那亂世裏就是草頭王。

可自從他們降朱以海後,朱以海就沒再給他們這種本錢了。

吳三桂降清後,韃子都還起碼讓他統領了大半舊部,可朱以海卻完全不給機會,一歸附後就又是整軍,又是調員,舊將東征西調,麾下人馬也大多重整,到後來幹脆把他調入朝中任職,脫離了舊部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