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受命於天,即壽永昌(1 / 3)

紹天太上神武聖皇天帝。

朱以海聽到這尊號,都差點沒一個踉蹌摔跤。朱元璋立國稱帝後曾經立下規矩,不封禪不受尊號不受祥瑞。

尊號是給皇帝生前的加尊,也稱徽號。唐宋之時,宰相率百官給皇帝上尊號,已經蔚然成風,甚至最後演變成歌功頌德假大空的套話,甚至跟老太婆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

甚至一加再加,皇帝在位時多次上尊號,尊號長達十幾個字,還有死了幾十年後,都還給再加尊號的。

唐高祖李淵駕崩後貞觀群臣先上太武皇帝尊號,到高宗時改上尊號神堯皇帝,到了玄宗時又上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世民駕崩,群臣上尊號文皇帝,高宗上元年間,又上尊號文武聖皇帝,天寶年間三上尊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武則天臨朝的時候,尊號聖母神皇,稱高宗李治為天皇,稱中宗應天神龍皇帝。

唐玄宗在位時更是先後六次給自己加尊號,從開元神武四個字,加到了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十四個字。

而後來的唐宣宗更是一口氣加到十八個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尊號就是從唐朝皇帝們開始玩壞的。

朱元璋是很討厭這種假大空的尊號的,所以立規矩不封禪不受尊號不受祥瑞,就是不接受這種拍馬屁的奉承,也不許故意搞什麼祥瑞,更不願意去封禪泰山勞民傷財。

但是吧,朱元璋還是保留了死後諡號這一套的,所以大明的臣子們生前不給皇帝上尊號,但死了在其諡號上卻加一堆詞,就相當於尊號諡號湊一起了。

朱元璋的諡號就是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其實按舊例,這諡號裏也就是高皇帝是諡,代表著他開國建基,至於前麵那二十個字,純粹就相當於尊號了。

在朱元璋以後的明朝諸帝,真正的諡號前則都是十六字。

反正都很長。

朱以海在位的時候,也是不上尊號上受祥瑞不封禪的,如今退位了,新皇和內閣百官等要給他上尊號,他不願意,但新皇他們堅持要上,最後朱以海勉強同意了。

但拒絕接受二十字尊號,最後用了十個字。

而他接受了尊號後,內閣首輔文安之也率百官給新皇上了個尊號,承天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尊號八個字。

新皇帝上前來扶朱以海。

朱以海也配合的伸出手去。

從昨晚子夜之時,朱弘甲便已經正式由皇太子成為大明皇帝了。今天的登基大典,隻是一個隆重的儀式。

也從昨晚子夜起,朱以海也便成為了太上皇。

不過此時新皇卻還是穿著皇太子的九毓九章冕服,為他準備的十二毓十二章冕服,此時就擺在奉天大殿內,要由太上皇為他正式加冕,然後登基,坐上龍椅,南麵稱帝,正式君臨天下。

朱以海的退位歸政詔書,就相當於是新人的結婚證,登基儀式是大婚禮儀,隻有完成了這禮儀後送入洞房,才算是真正的夫妻了。

新皇攙扶著太上皇的手邁入奉天大殿,無數王公勳戚文武百官外國使節等共同見證這一幕。

三十六歲多點的太上皇,雖然有些白發,可看起來卻還仍然腰杆挺拔,身材魁梧健壯,實在讓人想不到在位僅九年,居然就要退位,尤其這還是他一手打下來的江山啊。

換成其它皇帝,就算躺病榻上一動不能動,可隻要還有一口氣在,有一絲神智尚存,也是不會願意主動交出權力退位的。

在他身邊的皇帝就如同是另一位太上皇,除了毓章不同,幾乎一樣。幾乎一樣的身高,一樣的身材,甚至連胡須樣式都如出一轍,隻是更加年輕。

十八歲的新皇。

如果不是刻意蓄起的胡須,甚至會顯得有些太過年少。

四年的留守監國攝政,加上曾經率兵北伐滅虜,都讓他有超出這個年齡的許多成熟,尤其是曾經那幾年的少年磨礪,讓他骨子裏就一直保存著堅毅。

“別緊張,你都是十幾個孩子的爹了,這登基繼位大典,跟你當初大婚娶張氏時差不多。”朱以海能夠感受到長子的手有些微微顫抖,甚至有些汗。

他笑著輕聲鼓勵。

泰安帝朝父親投來感激的目光。

朱以海一手拄龍杖,一手攙著皇帝的手,一步一步的來到了奉天殿上。

這是帝國極有曆史性的一刻。

新舊皇交接大權。

不是宮門喋血政變,是皇帝的主動退位歸政。

而且是一退到底,表示以後不再過問政事,所有奏章題本無須再抄呈太上皇處,太上皇一家子移居西郊香山行宮,甚至開春後可能要南下東京甚至是南京去休養。

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直到此刻之前,仍然有無數的人不相信太上皇要主動退位。

但現在滿殿的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台諫諸監司,以及地方諸省督撫,都護府都督府的那些封疆大吏,歸化首領們一起見證著這曆史時刻。

就連榮升為皇叔祖的大宗令、唐王朱聿鍵站在宗室隊伍的首位,拄著龍頭柱看著這幕都仍有些出神。

他至今都看不懂這位年輕的皇侄,行事總是出人意料的。

皇位說交就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