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方案則是比較激進和強勢,要求曲同豐指揮的高原戰區全力鞏固防區,做好隨時被英國軍隊全麵進攻的準備,華夏要長期控製這片沒有法理主權的地區。
三號方案則是和英國進行談判,華夏將以退出河穀為條件,獲得已經控製的北部地區和拉達克地區的主權,這個方案是典型的得一尺退三寸,算是緩和一下和英國人的關係。
這個方案實際上完成的難度也是極大的,很有可能華夏會在其他方麵出讓一些利益給英國才能獲得,否則英國為了自身的聲望和世界霸主的麵子,肯定不會同意的。
第四個方案則是將已經控製的地區全部讓出去,這顯然就是在示弱了,對於華夏來說除非是真的要麵臨一場長期的大規模戰爭,還是那種雙方加起來最少二百萬人以上的戰爭,才會因為代價過大而選擇放棄。
因為現在華夏是一個快速崛起借著世界大戰躋身列強第二,一個軍事實力僅次於英國的存在。
華夏此時最需要的是提升國際上的影響力,如果在高原事務中妥協和退讓,顯然是會大大的跌份的,會被其他國家認為是膽怯和底氣不足的表現。
一旦露怯,華夏未來開展類似的外交事務或者進行外交談判的過程中,很容易會給其他國家華夏不如英國的潛意識。
畢竟不是老牌的列強,華夏在清中期開始就從未躋身世界霸主地位,和基督世界和綠教世界以及南北美洲都交流甚少的情況下,華夏本就不高的國際影響力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國力和影響力不匹配的情況下。
在回元山的汽車上,韋珣全然沒有之前那種憤怒的表情,反而是怡然自得的看著手中的報紙。
現在華夏的發展已經走上正軌,國力也蒸蒸日上,對外的大規模戰爭也差不多結束,而他覺得自己幸苦將近二十年,是時候該好好的給自己放放假了。
在結束和英法的戰事之後,韋珣除了斡旋兩大陣營戰爭和之前購買同盟國戰艦的事情上親自拿主意之外,其他事務都是不重視的態度。
沒了國務煩勞煩惱,他反而悠閑起來。
實際上這也是他既定的計劃,對於內閣過多的幹涉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之前那些事情他都熱衷於以自己的意誌來進行,是因為那些事情真的是一步走錯就能讓國家走向崩潰,他知道如何選擇才能讓華夏獲得更多的利益,知道如何選擇才不會性差踏錯。
現在華夏軍事實力強大,工業產值也成為繼白頭鷹之後的世界第二,軍備技術也不落後於世界,甚至如航母、戰機、坦克等熱武器時代的強力武器有了先發的優勢。
華夏已經不怕在一些小問題上犯錯,內閣也是時候自己做出國策方麵的決定了。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您提供大神唯有弦歌的大時代的中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