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一觸即發(1 / 2)

長州藩也深知帶兵上洛的敏感性,隨著這些年尊攘思想漸漸成為主流,官家和朝廷的威望被重新確立,作為私自起兵的一方,處理不好的話,可能由尊攘鬥士,變成人人喊打的朝敵。

西國諸藩不會為了幕府或者會津藩出頭,但是這不妨礙這些家夥在長州陷入被動時痛打落水狗。因而在長州軍氣勢洶洶趕到京都外圍駐紮後,並沒有輕舉妄動,而是試探著向官家和朝廷派出使者,進一步闡述己方的訴求。

在去歲的“八月十八日政變”後,逐漸邊緣化的有棲川宮幟仁親王,以及祐宮睦仁親王的外祖父、前權大納言中山忠能,也作為掮客進宮麵聖,遊說官家采納長州藩訴求,建議允許長州藩進京衛戍,並驅逐現擔任京都治安工作的會津藩。

作為朝廷中幕府方的支持者,以中川宮朝彥親王、左大臣兼關白二條齊敬為首的宮家、公卿集團,在禦前與中山忠能等尊攘派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八月十八日政變”後,中川宮朝彥親王作為公武合體的堅定擁護者,深受當今官家器重,有力壓有棲川宮成為宮家首席的趨勢。

關白二條齊敬之母是“水府老公”德川齊昭的親姐姐,與德川慶喜有一層表兄弟的關係,因而在朝議上也堅定的站在了幕府一邊。

而對於眾多殿上公卿來說,這一年來在中川宮和二條關白的帶領下,朝廷與幕府合作默契,將軍德川家茂對官家也是尊敬有加,一派君臣和睦的景象,大家對於激進的尊攘派公卿漸漸失去了認同。

支持長州的聲音在朝廷中暫時成為了少數派,官家和公卿們初步達成一致,繼續支持會津藩,回絕了長州的提議。

當天朝議的結果被傳達到了擔任禁裏禦門衛總督的德川慶喜手中,官家對雄藩陳兵京郊表達了憂慮,希望其妥善處置。

此次針對長州藩,一直奉行中庸的德川慶喜,少見得表現出了強硬的態度。在諸藩紛紛表露出“事不關己”態度的情況下,德川慶喜主動召集了諸藩在京負責人,表示將對會津藩給予支持,號召諸藩動員,共同驅逐長州藩的上洛部隊。

這是德川慶喜第一次以幕府職役之外的身份動員諸藩,可以說是一次少有的冒險行為。

不過冒險最終還是得到了回報,“水府老公”德川齊昭的政治遺產發揮了其威力。德川慶喜率先爭取到因幡國鳥取藩藩主池田慶德、備前國岡山藩池田茂政的支持,這兩位怎麼說也是慶喜的親兄弟,兄弟間恩怨情仇,但在對外事宜上,到底還是易於達成一致。

作為鬆平容保、鬆平定敬二人親大哥的尾張藩“太上皇”德川慶恕,很自然的也響應了動員令,以實際行動對擔任京都守護職和京都所司代的兩個小弟進行支持。

太一此時猛然發現,作為禦三家的水戶和尾張,著實為幕末貢獻了不少藩主。如果不是水戶藩現任藩主德川慶篤,因為天狗黨的問題引兵北上攔截,京都的這場碰撞,可能要變成德川家與毛利家的大亂鬥了,倒是很有些當年關原之戰的既視感。

隨著幕府親藩們紛紛出來站台,彥根藩、福岡藩、津藩等一眾普代、外樣大名也表態支持德川慶喜,集結留守在京武士準備禦敵。最終,薩摩藩將支持“一會桑”並組織藩士參戰的消息傳來,宣告京都的問題大局已定,壓力全來到了長州藩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