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城外有白塔(2 / 2)

他正漫無目的地看著窗外的街景,劉三又發話了:“三少爺,快到城門口了。”

趙玉林看到西南角有座白塔,叫他出城去轉塔子。劉三猶豫了一下,吆喝著車夫朝城門口去。

嗬嗬,這些守城的兵卒都和他認識呢,招呼了劉三一下,看都不看馬車裏是何人、何物就放行了。

趙玉林的馬車通過一座長長的廊橋,向西走三裏地,來到了白塔下麵。

他下車去看白塔。塔前有一塊殘碑,看那碑文應是一位孝子為緬懷祖先而建,立於此已有上百年曆史,再看那高高的塔身挺立在岷江邊上,足足有十三層呢。

趙玉林信步往白塔裏走,裏麵竟然是六七米見方的內室,還住著兩個叫花子。拾級而上,發現下麵的五層都建了內室,四麵開有窗,是個很不錯的遮風避雨之處呢。

下來後他叫劉三將兩個叫花子請出去,再讓李川守住門口,然後獨自坐到樓梯上很玩味的看著劉三不說話。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劉三不曉得趙玉林葫蘆裏賣的啥藥,以為趙玉林又要收拾他了,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趙玉林麵前,直呼少爺饒命啊,根本就不關他的事。

他說是大公子王德義為報私仇踢翻的趙玉林,這位公子不學無術,平時就喜歡捉弄人取樂。

趙玉林還是皮笑肉不笑的看著他不說話,撿起地上的兩根稻草在手裏反複打結。

劉三是個老江湖,見此情形,以為趙玉林是在暗示要對他下手了,嚇得渾身發抖,哆嗦著說他隻是一條狗啊,請三少爺把他當屁給放了吧。

跟著,劉三哆嗦著從懷裏摸出兩錠大銀子雙手奉上,口口聲聲求他饒命,說他日後少不了還有孝敬。

趙玉林想了一下決定收了,不然這賊娃兒心裏不踏實,便叫李川先收下來。

劉三見趙玉林開口說話,又收了錢,這才穩住心神,不再左右搖擺發抖。

趙玉林警告劉三不許將他的事情說出去,習武之人應秉承狹義之心,行善積德,若是再為非作歹,背離俠義之道,他絕不輕饒。

劉三趕忙雞啄米似的答應,保證今後不再犯。

趙玉林揮揮手,叫出去。三人離開白塔,太陽早已升到頭頂,他叫去碼頭看看有沒有好吃的。

劉三帶領著馬車去了一家靠東頭的成義飯莊,趙玉林下車往裏走,店麵幹幹淨淨的,食客卻是非常稀少,這是他最喜歡的,清淨嘛。

劉三恭敬的請趙玉林前頭走路。

他抬腿上了二樓,店小二喊著號子將他們領去靠江邊的天字一號房。

這間屋子能俯覽碼頭,眺望江景,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趙玉林進去坐下,劉三站在邊上竭力討好他,卑躬屈膝地逐一介紹各家的倉庫、生意。

趙玉林聽著很滿意,難得的對著他略帶笑意地點了一個頭。這賊娃兒得了表揚,竟然開心的大喊門外的車夫快去車上取酒來。

稍後,酒菜齊了,趙玉林簡單分一半出來,自個兒先吃了起來,喝過那荔枝青後卻皺起了眉頭。

劉三見狀,上前期期艾艾的說這是王家在市麵上銷售最好的一款了,送給臨安的貢酒他確實沒法搞到手。

趙玉林不答話,繼續吃飯,吃好了再叫他倆上桌子用餐,自己坐到邊上吃茶。

末了才說王家把燒酒做到這個水平也是不易。

然而,在他看來荔枝青不過就是個果子酒,太爛了。

說者無意,隔牆有耳,那成義飯莊的掌櫃陳忠順曉得趙家三少爺來了,趕緊上來伺候,他剛上樓就聽到趙玉林如此說來,腦子裏立即打了激靈,忙放緩了腳步把身體靠去牆上偷聽。

劉三聽著傻眼了,啥?這可是荔枝青啊,還是出了名的貢酒呢,在趙玉林眼裏竟然還不是一般的爛?

他很無奈的望著趙玉林。

趙玉林看著一臉傻樣的劉三說小菜一碟,他日釀個新酒出來叫他吃了,就知道啥才叫真正的釀酒。

劉三聽著眼睛都鼓得像大黑桃了,心道趙玉林一定吃過天下最美佳釀,才有如此境界,真是深藏不露啊。

而屋外的偷聽者更是差點跌坐在地板上。麻麻德,哪來的神仙還是牛逼大王?竟然無視當下釀酒技術的巔峰,視他們為灰塵,垃圾了。要知道,他的成義燒坊費盡心思釀的酒都不好賣呢,這要不是吹牛逼,那肯定是神仙下凡了。

掌櫃的緩過氣來後慌忙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