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國明有個自認為很好的朋友,國泰進出口公司老總林富成,也有點遠房親戚關係。自已也幫過他的忙,把他們企業的廣告放到了自己負責的刊物的封底上,為期一年。官方的刊物對企業廣告限製很死,一般很難刊登上去。為了刊登這個廣告,專門幫他們公司跑了幾次分管領導那裏,最後才辦下來。現在各個單位都默許發點獎金。不過不能超過100。大家也就按照這個規則執行。國泰公司交來一筆錢,夠整個部門發一年的獎金了。所以分管領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特意交代廣告上隻能宣傳企業形象,體現貴南省開放姿態,不能出現過度煽動言辭。鍾國明雖然走上仕途,沒有走經商之路,但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也不經意顯露出了榆林人善於做交易的本性,在企業和官方刊物之間搭建了一座交易的橋梁。
鍾國明心裏掂量了一下,認為自己有恩於林富成,再加上老鄉和親戚的關係,公司老總把一個重點大學畢業生安排到自己的企業中,幫這個忙應該不成問題吧。這回要吸取教訓,這種私事不能到辦公室談,必須到家裏去。他覺得直接帶兒子去效果更好,這回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他興衝衝地問兒子:“晚上帶你去我一個朋友家,他是進出口公司老總,安排你到他那裏最合適不過了。”
鍾福看父親挺有信心,也不禁振奮精神,問道:“要不要帶簡曆去?我同學去應聘都是要帶簡曆的。”
“那就帶上吧,我先看看你的簡曆。”老鍾說道。
看到兒子手寫的簡曆很樸實,有點擔心不夠打動人,鍾國明幫他修改了一下,按照行話來說,這是拔高一下。特別是“英語水平”那一欄,原來寫的是“國家英語四級水平”,他專門加上了“精通外貿英語”;原來“本人特長”那一欄本來寫著“電器維修,籃球,他改成“熟悉進出口業務,適合從事進出口貿易”。鍾國明覺得自己的兒子這麼優秀,去那裏還是低就了,這麼一改,林富成這個老總也好對付下麵的人事部門經理。他不知道,他寫的這幾個字,最後確實直接影響到這件事的成敗。
至於送啥禮物,這個有點為難,有恩於他+老朋友+老鄉+親戚,應該不用啥貴重禮物了吧?再說,貴重的禮物也送不起啊,人家一個老總,你不送個幾千上萬的東西,人家都看不上眼呢!他思來想去,決定帶點家鄉土特產過去。走老鄉路線,林總是個重家鄉感情的人,送點家鄉特產,應該就很合適了。家裏有從老家帶來的糯米油炸餅,土話叫“白散”,在外麵的人很少能吃到,因為很鬆脆,也容易發潮,不好攜帶和運輸。鍾國明找來一個礦泉水箱裝了一箱,心想:這玩意兒不值錢,但是,從兩三百裏之外的家鄉帶過來,這份禮物就很珍貴了!
鍾福對這種人情世故哪裏懂,提不出啥建設性意見,隻會積極幫打下手,把禮物捆紮好。鍾國明教兒子,到人家家裏找人,就要看準時間,一般人都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七點半播完,一定在家,這個時候過去最合適。早了,影響別人看電視新聞;晚了,別人可能出去散步,或者有其他人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