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思過崖上的少年(1 / 3)

一個月後,李忘塵漸漸能夠動作,提出去思過崖,令狐衝自然少不了,林平之則提出了下山。

“我畢竟是外人,咱們是一夥兒,這華山的是一夥兒。”林平之說,“我和他們處不慣。小弟,咱們就此分別吧。”

他說話的時候,麵上略帶有些許的譏誚,又有幾分雄才。

這是因為他認出了嶽靈珊、勞德諾兩人,曾經在福威鏢局之外,偽裝成一對爺孫。

原作中的林平之父母雙亡,無依無靠,以至於拜入嶽不群門下,但今日的林震南夫婦未死,他們行走江湖多年,武功雖低,唯獨腦子算是清楚,臨別之前告知林平之,莫要相信除了李忘塵李莫愁之外的任何人。

林平之念及此事,又旁敲側擊李忘塵,嶽不群是否真的如人們所說的那樣是個真正赤誠君子,李忘塵眼見四處無人,對他古怪地笑了三聲。

這下子,林平之對華山一門上下都有了提防和警惕。

自上了山以來,嶽靈珊因令狐衝成了掌門,事務繁忙,見林平之乃是同齡,又不似李忘塵一般武功卓絕、身份崇高、有一股光環,便幾次三番過來找他玩,卻都被林平之的冷漠態度拒之門外。

“這女人實在混賬,父親慘死,竟然還跟沒事人一樣。一個任我行雖死,但這世上豈非處處都是任我行、餘滄海這樣的大惡人?”林平之看得惹眼,暗中還對李忘塵吐槽,“如果是我爹娘去世,我就算付出一切代價,也要殺盡世間一切的惡人賊寇,絕不讓此種悲劇再次上演!”

你的確是可以付出“一切代價”的人。

李忘塵聳聳肩,“你別多嘴,她自小和令狐老哥長大,有什麼責任讓令狐老哥擔待著便是,自己自然不用多想。”

林平之憤慨道,“這正是我最看不慣的地方,那一日見到嶽不群去世時令狐衝的表現,的確是至情至性的漢子,而自來到華山以來,每每見他都寡言少語,滿心想著劍法精進,擔當華山派大業,可謂是勵精圖治、發憤圖強了。我雖然不太喜歡華山派的人,但我佩服他,可這女人怎麼把給屬於自己的責任全部拋給他人……哼哼。”

李忘塵拍拍腦袋,有些糾結地看著林平之,心想小林子你還沒切呢,怎麼比原著還厭女了?

不過他卻大概能猜到林平之的態度激烈,從何而來。

離開衡山的時候,林平之與父母單獨出去了片刻,隻怕已經得到了辟邪劍法的消息。他沒把這事兒告訴李忘塵,自然也有幾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李忘塵自知自己不是君子,若那裏所藏的不是辟邪劍譜,而是戰神圖錄,他說什麼也不當君子。

所以林平之的防備也不算錯,而且他願意上華山服侍李忘塵三個月報恩,終歸是有始有終。

現在李忘塵已經可以動作,林平之自然是尋借口下山。

他經曆這樣一番大起大落,心中滿腔怒意熱血,正如口中所說一般,想要殺盡世間一切惡人賊寇。而這狂言的根據,自然就是老宅中嶽不群、餘滄海夢寐以求的辟邪劍法劍譜。

越臨近李忘塵身子好的日子,林平之臉上的笑容就越多,想來他的幻想之中,自己已要成為天下數一數二的高手,繼承祖師林遠圖的威名了。

道別的前夜,殘夜清風,孤月高懸,李忘塵在屋子裏體會玄武定心境的時候,砰的一聲,有人破門而入。

居然是林平之,他手中提著酒壇,步伐踉蹌,大醉酩酊,對李忘塵高聲道,“小弟,明日一別,他日再見麵時,我一定叫你刮目相看!你、你相信我,我林平之並非是忘恩負義之人,這三個月的侍奉並不足以還你恩情,隻是我現在沒用,我實在沒用啊,可待我神功大成,不管你要做什麼,我都陪你,哈哈,我都陪你……”

說話間,又搖搖擺擺地走了出去,走不出三步,撲通一下,已栽倒了地上。

李忘塵看得好笑又可憐,去將其攙扶到了床上,卻心知他會收獲失望,並不點破,有些事情隻有經曆過才能完成蛻變,正如李莫愁一般。

銆愯瘽璿達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璿夥紝.mimiread.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次日一別,李忘塵和令狐衝結伴上了思過崖。

思過崖本來是華山派弟子麵壁思過、靜心受罰的地點,按理說應當孤身一人前來,風餐露宿,苦心練劍,定期有人送飯,但李忘塵和令狐衝來到此地,卻並非有任何過錯。

所以他們帶上了大大小小的家用物品,如床褥被子、換洗衣裳、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當然還有就是鐵劍,很多很多的鐵劍……大大小小的家夥彙集好大一包,全由令狐衝扛著。

李忘塵嚴肅道,“這是第一步磨礪。”

到了思過崖上,他先去山洞內部四處摸索,卻沒有摸到任何好似有中空的地方,伸手按在石壁上,玄武定觸發,默默發勁,毫無內功屬性的純淨五十點氣力一股一股傳遞過去,但細細體會其中的反饋,也都是實心的。

李忘塵微微失望,但並不意外。

蓋因他早對寧中則旁敲側擊,數十年前是否有過日月神教十大長老齊上華山的事跡,可寧中則似乎從不知道此事。

綜武世界,複雜莫測,和自己前世所知有大大小小的不匹配處,尚在意料之內。問題就在於,為什麼偏偏是這一點不匹配前世所知,而非其他地方。

就李忘塵所知,昔日魔教十大長老齊上華山,為的正是華山派所藏的“葵花寶典”。

葵花寶典一書,本來源起自莆田少林寺,華山派的前輩嶽肅、蔡子峰偷得此書,一人得了內功,一人得了招式,彼此分歧,變化為劍氣二宗之爭。

他們此舉,又引了少林弟子渡元和尚凡心大動,也偷聽到葵花寶典的秘密,自此偷跑還俗,成了名震天下的七十二路辟邪劍法林遠圖。

後來日月神教得知此事,十大長老親上華山,固然奪取去了劍氣二派所藏的兩部分“葵花寶典”,卻反而被五嶽劍派所埋伏,最終由炸藥轟塌山壁,埋藏在了山岩之中,而他們葬身之處,正在思過崖的後方。

十大長老臨死之前,對五嶽劍派的卑鄙手段十分憤慨,各自以最後一段生命,破盡了五嶽劍派的劍招,留在石壁之上,偶然被令狐衝打破石壁,盡得五嶽劍派和魔教招法的精髓,為以後習得獨孤九劍做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