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翩翩少年(1 / 3)

正文 第十章 翩翩少年

二人出了山洞,沿著山間小路走著,一會到了一大片竹林中。見翠竹隨風搖曳,風吹的竹葉沙沙作響。又走了一會,忽然前麵一條溪水緩緩流過。雪冰盈急忙跑了過去,到了溪水邊,見山泉清澈見底,捧了一口水,喝了下去,隻覺甘甜無比,不由得又喝了兩口。雪冰盈欣喜道:“大哥快過來,這裏的水好甜的。”李映雪過了來,也喝了兩口水。李映雪道:“我們走了這麼久,在此歇息一會。”雪冰盈道:“好啊!”二人溪水旁洗涮了一番。正這時,忽聽聽見竹林深處,錚錚錚傳出一陣琴聲,曲調高雅脫俗。李映雪道:“原來這裏還有高雅之士。”雪冰盈道:“不如我們去看看。”李映雪道:“即路過此地,我們也應該拜訪一下。”

二人沿著林間小徑朝著琴聲傳出之處走了去。隻聽琴聲忽高忽低、忽急忽慢,來回不停變化。忽然前麵見漸漸空闊,已瞧見前麵原來是一處人家,建著一座草廬,周圍用竹竿做成籬笆,圍了起來。院子中一白衣少年,正自坐在那裏,彈奏著曲子。見他的腰間掛著一柄劍。雙手撫琴,正自入迷,渾然不知有人來了。二人站在籬笆牆外,一會一首曲子奏完。那少年將琴收起,起身剛要回茅廬,一轉眼瞧見二人,咦了一聲麵露疑色。見這少年麵目清秀,乃是一俊美少年。看見二人一愣隨即一笑道:“不知兩位前來,未失遠迎,還望贖罪。”上前施了禮。李映雪還了禮道:“李某路過此地,聞得琴聲,是以忍不住過來聆聽,驚擾了。”少年道:“讓兩位見笑了,兩位若不嫌棄,請到茅廬吃杯茶水。”李映雪見盛情難卻道:“那謝謝這位兄弟了。”少年道:“請了。”三人進來,落了座。那白衣少年去了草廬裏去了兩壇酒道:“這位兄台,茶水卻沒了,酒還有盈餘,不如以酒代茶,有道是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逢,陪小弟吃上幾杯,我們來個不醉不歸。”李映雪見少年如此慷慨不由得心生幾分敬佩道:“那我就舍命陪君子了。”少年道:“好,果然是漢子。”將酒酌上,說著二人已各幹了一碗,李映雪這幾日沒沾酒水,一碗酒下去,將肚裏的酒蟲給勾上了來。那少年又將酒添上道:“在下江月明,敢問壯士尊姓大名?”

李映雪道:“在下李映雪。”江月明道:“好好李兄,來來我們再幹它三碗。”李映雪道:“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二人又幹了三碗,李映雪道:“兄弟果然好酒量。”江月明道:“大哥也是海量。今日你我有緣相遇,江月明交定你這個朋友了,不如我們結為異姓兄弟。”李映雪道:“好為兄能有你這樣的兄弟也是三生有幸。”江月明一笑道:“好那我們現在就結拜。”李映雪道:“好。”二人雙雙麵北跪下李映雪道:“兄弟你多大年紀?”江月明道:“小弟正好二十歲。”李映雪道:“我二十三歲。大你三歲,我便做大哥。”江月明道:“我便是小弟。”二人發了重誓,起了身來。雪冰盈在一旁笑道:“你們倆剛剛認識就義結金蘭,真是看不明白。”江月明道:“我和李大哥情投意合,都是爽快之人,哪裏用得著那些繁文縟節。”李映雪道:“不錯。”雪冰盈道:“好好好,我是說不過你們。”坐在李映雪身旁。

李映雪道:“兄弟也是豪爽之人,舉止脫俗,看非庸庸碌碌之人,以兄弟之才何不求取功名,報效國家。”江月明搖了搖頭道:“大丈夫若逢亂世,應力挽狂風巨瀾,救蒼生於水火之中,是為真英雄。若逢太平之世,淡泊名利,逍遙於山水之間,慣看朗月清風,是為雅仕。”李映雪笑道:“兄弟的境界,為兄是望塵莫及了。”說完,二人朗朗大笑。

李映雪道:“兄弟可曾聽說過綠綺琴?”江月明道:“小弟在《物華誌》中說起過綠綺琴,據說此琴乃是上古神物。傳說出自舜帝之時的一個樂工之手,此琴後來到了孔聖人的手裏,是以孔家後人世代相傳,直到今日。後大禹登上帝位,命各部落首領並九州之銅,鑄就九個神鼎分別鎮守九州。一直到了始皇帝,秦並天下。秦始皇將天下之銅盡數收到鹹陽,合九鼎歸一,鑄成九龍乾坤鼎,葬於九嶷山舜塬峰。”

江月明頓了頓又道:“不過就算你找到的了神鼎的所在,仍難將鼎取出,因為還有一個秘密,就是要想打開神鼎的機關,要用一把鑰匙。”李映雪道:“什麼鑰匙?”江月明道:“中華劍。”李映雪道:“那中華劍在哪裏?”江月明道:“要想取出中華劍,必須尋得瀟湘洞庭曲。”李映雪道:“就是君山煙月宮的鎮宮之寶?”江月明道:“不錯。後來秦朝滅亡,一個秦朝的將軍就將中華劍沉與中華鋒下的寶劍潭之中,但是就是得到了瀟湘洞庭曲,還需一男一女琴簫合奏,才能將劍取出來。”李映雪道:“江兄弟,真是學識淵博。”江月明道:“其實秦始皇怕有人破了華夏的龍脈,是以將其中的秘密隻告訴了三個近臣,一個姓趙,一個姓郭,一個姓江。”李映雪道:“莫非兄弟就是姓江的大臣的後人。”江月明道:“不錯。”雪冰盈道:“那麼飲風刀既然來奪琴定然是知道此琴的秘密,所以他一定會去君山煙月宮的。”李映雪道:“盈妹所言極是。我們即可趕往君山。”江月明道:“大哥要走了嗎?”李映雪道:“兄弟,為兄又要事在身不便久留,我們就此告辭。”起身欲離去。江月明道:“大哥一路保重,後會有期。”李映雪道:“兄弟,以後定後有緣相見。”李映雪二人出了竹林。

江月明目送著二人沒了蹤影,才回過頭來。心道:“好不容易遇上大哥這樣的知己,卻又各奔東西。”自語道:“千溝萬壑何足論,登山涉水助豪情。”說完。將琴包裹起來背在身上,轉身出了茅廬,隨口吟道:“山青橫碧空,風拂竹葉輕。誰見胸中誌,逍遙山水中。”一會出了竹林,一路見夏色漸盡,秋色浸染,黃葉落入碧水之中,隨波逐流而去,不禁感歎人生之短暫。

這一日江月明到了長江邊上,叫過一條船來,艄公道:“公子請上船。”江月明上了船坐穩。撐船的老漢問道:“公子要到哪裏?”江月明道:“近處有何名山,大川。”老漢道:“離此不遠有巫山十二峰。”江月明道:“那就去巫山。”老漢道:“好嘞!”船一蕩,掉過頭來,順水東下。

兩岸群山峰巒疊嶂,蜿蜒千裏,長江如一條巨龍咆哮著向東激流而下。船在江中似一片葉子起伏不定,江月明不敢站立船頭,手緊緊抓住船簷,生怕會掉進水流裏。江水帶著濕風撲麵而來,說不出的清爽。

船在江裏行了幾日,見江麵漸寬,水流減緩,船行駛的平穩了許多。江月明站在船頭沐浴著清風問道:“看大伯使船的技術,幹這一行很久了吧。”那老漢道:“是啊,我從娃兒是便隨著爹爹出船,至今算來應有五十幾年了吧!”接著道:“我那時一同出船的夥伴,隻剩下我了。”江月明道:“老伯也不要悲傷,你家裏還有人嗎?”老漢道:“一個老伴,一個兒子。”江月明道:“那你的兒子呢?”老漢道:“在戰場上死了。”江月明道:“真是苦了老伯了。”老漢哀歎一口氣,道:“我們這些船家,盡是些貧困人家,無以為業,隻有抓著這糊口的家當,若不是沒法子,誰會幹這索命的行當。”江月明道:“不知何時方能天下大同,百姓可以安居樂業,永享太平。”江月明有老漢陪著聊天,一路也並不悶。船在江裏走了幾十裏,一會水麵有變窄了,水流變得洶湧起來,江月明急忙進了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