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這樣的推斷來猜測九尊為何會從莫然那裏逃出的話,那一切就很明了。
因為在蛟蛇三變化蛟龍後,隻要能夠獲得混沌之力,那麼蛟龍就會再一次衍變為應龍,而應龍與女魃之間的上古傳說一直都流傳於世間。
蛇靈與六經和尚猜測,就算九尊沒有化成應龍,那麼最少也明悟了應龍之法,如若不然,在女魃的意誌當中九尊不可能逃出來,九峰山也不會有重啟的跡象,因為單憑當世能讓已經毀去的九峰山重啟也就隻有上古之力。
這一次蛇靈前來尋找六經和尚的原由就是想要了解蛟蛇一族如今的位置,然而蛇靈在漠土中卻沒有看到六經和尚。
她在陳誌到達漠土後一個月前就已經到了這裏,在這裏一直等候六經和尚的歸來,而直到現在也沒見到他的蹤影。
直到陳誌到來的這一天,蛇靈決定自行進入九州大地,前去尋找隱匿的蛟蛇一族。
也是碰巧,蛇靈正想離開漠土時,他已經有意避開了刃甲的門派,但不料還是遇到了陳誌。
她沒有將自己與六經和尚的猜想告訴陳誌,隻是告訴陳誌自己依舊在追尋九尊的氣息,在這裏碰麵也隻是碰巧而已。
在一陣寒暄之後,蛇靈離開了漠土,悄然間進入了蠻妖深處,準備隻身前往九州大地。
而在蛇靈走後,六經和尚在漠土的中部憑空走出,而後盤膝打坐,口中喃喃念出佛音,佛音化做佛光繚繞於空中,正在勾勒著一副圖。
佛光繚繞於天空,渲染了大半個漠土,不光是尋常人紛紛趕往漠土中部前去膜拜,就連陳誌與其他人心中也都有了感觸。
刃對其眾人說到:“六經和尚隻是凡人凡體,一路追隨佛陀而來,在這漠土中為世人講經普法,而今或是悟得了佛之大道,顯出了佛光”。
而後所有人都向佛光顯化之地前去,去感受佛法的氣息,但事事總是難料,在陳誌臨近佛光之地時,他看到在這佛光之中懸浮這一顆珠子,他的心中瞬時一緊。
“那是……玲瓏碎片?是佛光屏蔽了她的氣息?”
此時的淩月壓住了陳誌那一時的激動。
“誌兒,佛家之地切勿急躁,更不容褻瀆”。
陳誌硬是忍住此時心中急迫。
佛光繚繞中玲瓏碎片懸浮在其頂端,在之下佛光勾勒的圖案陳誌同樣很是熟悉。
那是一座塔的輪廓。
“那是……浮屠塔?”
陳誌再一次疑惑出了聲,而這時,六經和尚向陳誌走來,行了佛禮,說到:“施主,可願化出金剛杵來築此塔根基?”
陳誌疑惑了片刻,手中金剛杵顯化後雙手捧給了六經和尚。
六經和尚拿起金剛杵後直接拋向佛光之中,而後,金剛杵自行散化為縷縷金光,分別順著浮屠塔的輪廓遊走,片刻後,浮屠塔的輪廓凝為實體,以實體的邊緣生出了塔身。
不多時,浮屠塔完全的呈現,而玲瓏碎片就停留在浮屠塔的頂端。
待所有都落定後,六經和尚再次向陳誌走來。
“施主,你可知這夜明珠為何會在此地,又為何會在這浮屠塔頂?”
“那是玲瓏碎片,是我摯愛之人的化道後的碎片,如今在這裏出現定是要我收集,重鑄她身”。
“那麼,為何他會引來佛光?”
“佛光?是她引來的嗎?”
“小僧隻是凡體凡胎,並未修的佛身,是她引小僧於此,步入天外之天接引她的光,來引此地的光”。
陳誌不懂什麼才是天外之天,更不懂六經和尚所說的引光。
“古有佛家一手金錫鎮地域之門,一手明珠照耀大千世界,自此地域永沉無間之中,自此明珠光普大地之上,可惜神明有了貪念,地域顯於蒼茫,明珠光芒暗淡,浮屠塔兩顯,一顯渡惡,使其靈台有光,不入地域,二顯雙生塔身,欲鎮混沌之惡,讓其抹去惡果,如今三顯,且有明珠接引,或為光普大地,亦或渡其靈台光不滅,慈悲於眾生,慈悲於天下”。
“施主,你可是要入這浮屠塔,取走明珠?”
陳誌本想一躍而起收起玲瓏碎片,而這六經和尚的話語卻讓他有了顧慮。
“即是玲瓏之光引其佛法,那麼就且讓佛光普照大地,待我尋回其他玲瓏碎片後,消除南極危機後再來入這浮屠塔,以佛光加持,重鑄玲瓏道身”。
六經和尚退後了兩步,再一次行了佛禮,說到:“我將守於浮屠塔旁進,靜候天下太平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