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大家對我們秦大媽品牌的認可,對我們秦大媽的支持”;
“我個人是不反對做公益的其他回報,沒有任何回報的公益,是沒辦法持久,也是不現實的”;
“比如明星捐贈,我一點都不排斥他們獲得名利,因為隻有這樣,捐贈的人才會更多”;
“同樣,到了我們秦大媽這裏,我也是這個想法,公益與從其他途徑獲得回報這是不衝突的兩碼事”;
“公益,咱們讓該獲得受益的人受益,這就足夠了”;
“回報,那是我們從其他方麵獲得的一點報酬罷了,可名可利”;
“我最反感的是那種感覺做公益就必須非常純粹,先不說道德綁架與否,就光這個條件,就能讓本來想捐款的人把自己捐款的心思熄滅了”;
“本來能籌集到的善款有10個億,因為好多人擔心自己捐款被罵,最後隻有幾千萬捐款,這難道是大家希望的”?
“什麼時候,捐款的人反而要被沒有捐款的人鄙視”?
“最主要的是,如何判定那些捐款人的初衷”?
“沒辦法的,或許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沒捐款人的嘴”。
“這個問題,涉及到大眾輿論,也涉及到輿論導向,我們就不在這裏贅述“;
“咱們秦大媽公益作出的成績,功過自有人來判定”。
“其次,通過秦大媽公益作出的這個項目,我們秦大媽店鋪線上賣菜流量也會大大增加,為我們線上賣菜提供了更大的用戶來源和流量支持”;
“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化的普及,好多年輕人更喜歡足不出戶的購物,不管是電商也好,還是買菜也罷,這都是趨勢”;
“我們秦大媽從現在開始布局,有秦大媽店鋪作為線下支撐,我們秦大媽線上賣菜就解決了線下網點這個最大也是投入最多耗時最長的問題”。
“最後,我們秦大媽公益有持續性的收入,生生不息,我們秦大媽集團也是通過各種活動,實現盈利,這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讓做公益的人有持續性的收入,有了持續性的收入,就可以用更多的資金做公益,生生不息”。
“啪啪啪”。
所有的投資人都鼓起了掌;
能作為一個投資機構的高層,他們深知人性的黑暗。
多少次,他們遇到過做公益被噴,而且你還沒有辦法反駁;
因為他們的的確確是從中受益了。
他們每次被懟的時候,總想懟回去,讓那些噴他們的人,拿出自己的捐贈證明;
當然,他們也知道,好多人是為了仇富而仇富,並不是為了受災的人叫屈;
這種輿論風向,他們沒辦法改變,唯一能做的,那就是要麼不捐,要麼是悄悄捐;
當然,不捐的占了大多數;
難道,這就是大眾想要的結果?
本應該能幫助更多的人,結果被不正確的輿論引導,導致捐款的人越來越少,這就是他們想要的?
現在,馬毅搏的觀點,可謂是讓他們非常認可;
捐贈者不應該被歧視,如果能形成正循環,那才是社會之幸;
樂於做善事的人,本應該在社會上的到善待,本應該有更多的機會。
“好了,關於秦小媽的事情,今天就到這裏,大家有什麼要問的,可以提出來,能回答的,我們都會回答”;
“關於具體數據,可能沒有那麼清晰,大家可以給自己審計的同事打電話,讓他們把你們想要的數據仔細審查就好了”。
“哈哈哈”;
又是一片笑聲;
不得不說,馬毅搏的話,不僅說到他們心坎裏麵了,而且還是那麼的幽默。
“馬總,剛才聽張總說,秦小媽不僅供應秦大媽店鋪,還供應美好家,這個美好家是你們羊城的那個美好家嗎”?
“對,就是從羊城起來的那個美好家,現在規模也不小,應該有一兩百家店鋪了吧”。
“馬總,聽說那個美好家也是您的產業”?
各位投資人都看了過來,雖然這個消息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特別意外,但還是想聽聽,馬毅搏為何在創辦了一個秦大媽後,為何還會有一個美好家?
這兩者,很明顯是有衝突的,說是競爭對手都不為過。
“看來,大家的調查工作很到位”;
“沒錯,美好家也算得上是我的產業“;
“想必,大家內心都有一個疑惑,已經有了一個秦大媽店鋪,為何還要在獨立出來一個美好家”;
“大家也會想,會不會以後把秦大媽往美好家轉移等等”。
“馬總,我不是那個意思,隻是想了解下為何同一個產品用兩個不同的品牌”;
那個提問的投資人連忙解釋,雖然他心裏的確有這個想法,但絕不能被馬毅搏給打上這樣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