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這首詩流傳千古,膾炙人口。是中小學生必背古詩之一。
今天王姓人口基數能夠排行華夏第二,那可不是大風一吹,咻地一下憑空變出來的。
三百年琅琊,三百年太原。兩枝王氏,奠定了今天的王姓人丁興旺,英傑輩出的基礎。
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一脈同宗,他們的祖先便是祖龍麾下橫掃六合,威震八荒,為大秦帝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父子將軍王翦、王賁。
王賁的兒子王離,也是一員猛將,但強中更有強中手,猛人背後有猛人,很不幸,他遇到了五千年第一猛男西楚霸王項羽。
實力相差懸殊,比賽無法進行,巨鹿一戰,將星殞落。王離生有二子,長子王元、次子王威,為避誅連之禍,逃到了山東琅琊地界,繁衍生息。王威這一枝的後人,於王莽篡漢之時,又遷到了山西太原郡晉陽地界。這便是太原王氏的發祥開端。按下不提。
單說琅琊王氏,自王元之後,曆經秦皇漢武,家族中著實出了幾個大官。但是他們的功績並不足以影響華夏人民兩千餘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直到東漢末年,一個叫王祥的年輕人為了讓繼母能在數九寒冬喝上鮮魚湯,脫光了衣服躺在冰河上,感動了華夏,走上了神壇,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都知道魏王曹操是舉孝廉出身,我們的小學時代也都讀過一首詩:“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曹阿瞞對他爹是不是孝順,史書上沒有具體寫出來,反正他對他爹的結拜兄弟是真不怎麼樣。寧教我負天下人,管你是不是殺豬,你敢磨刀,我就大寶劍招呼。這怎麼看也不像孝廉能幹的事兒。
這種事情我曹阿瞞偷偷幹可以,老百姓要是都學我這樣,那可不行。必須讓百姓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孝悌之道。
當他聽說居然有王祥這樣的大孝子,那還得了,必須馬上樹立典型,封官加爵,位列三公,世襲罔替,全魏國的人民必須向他學習。
後來司馬炎篡魏,一看很有成效,好的傳統要繼承並且發揚下去,直接封王祥為睢陵公,自漢高祖劉邦約定白馬之盟,不管後來是是誰家天下,皇室一貫的傳統是異姓不得封王,王祥的這個爵位就位極人臣了。
西晉末年,王祥的侄孫輩裏,出了一個大人物,東晉有限公司的直接創始人,金陵烏衣巷的產權所有者——王導王茂弘。
“王與馬,共天下。”
這一話可不是說說而已。
王導在沒有上位之前,琅琊王氏的話語權掌握在其族兄王衍手裏,王衍權傾天下,為了控製晉朝政局,在全國司馬封王的地方,全都安插了王氏子侄。
琅琊國、彭城國、東海郡同屬徐州,這個徐州是古九州之一,陶謙三讓劉備的那塊地盤。現在的徐州,對應的是彭城國。
琅琊王是王導的發小司馬睿,當時的司馬睿要級別沒級別,要裝備沒裝備,王導也不被家族看好,作為王衍布下的一枚閑棋冷子,放在了琅琊國。
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多年以後,正是這個王導玩著司馬睿這個破號,建立了東晉政權。這是後話。
書歸正鋒,王衍布在彭城國的棋子,也是他的族弟之一,就是這個風華別苑的主人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