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旺等人任務變成為三輪車生產出更好看的外觀皮囊。
這一點非常重要。
君不見多少產品是因為外觀而大賣特賣的。
特別是針對女性家用轎車一方麵,後世的汽車廠家手段是層出不窮。
女性選擇轎車的第一個感官不是發動機配置數據,而是顏色。
你搞個紅色,粉紅色,唉,這就很賣。
現在,後橋總成的是檢驗合格了。
但武長風本以為三輪車的發動機很好找,畢竟農用三輪車的發動機,不是什麼高端產品,國內很多廠家都能生產。
然而武長風的判斷出現了失誤,國內是有很多廠家能生產摩托車發動機,但達到農用三輪車要求的,卻愣是一個都沒有。
汽油發動機用在普通摩托車上還可以,但是用在農用三輪車上,扭矩根本不夠用,別說是載貨兩噸,就是載貨四五百公斤,啟動都顯得非常吃力。
柴油發動機則是比較大型的,用在拖拉機上的那種,小型的單缸柴油發動機倒是也有,但當時國內的工藝水平,造出來的小型單缸柴油,動力輸出完全不能用於載貨。
所有的問題都卡在發動機這裏。
在這個年代,還沒有適用於農用三輪車的發動機,畢竟那個時候連像樣的農用三輪車都沒有。
武長風曾想著,要不要弄一條發動機生產線回來。
隨即進行了自我否定。
不說這玩意多難吧,單單是技術類人工人赤水縣或者江城就不具備。
外部條件直接限製了這個衝動的想法。
有一句話叫人定勝天,但也看周邊的環境。
否定這個想法後。
隻剩一條出路,為自己的三輪車定做小巧玲瓏且動力輸出霸道的發動機。
在後世,這一切根本不成問題。
但在現在,市場對這方麵沒有需求,自然也沒有廠家去搞研發。
九十年代的大陸,摩托車產業非常發達,在東南亞的市場上,是可以跟日本摩托車打擂台的。
摩托車發動機研發這方麵,中國企業雖然不如日本,但自主研發的能力還是有的,做出一些中檔發動機並不在話下。
更何況未來那些農用三輪車發動機,本來就都是國產的。這也印證了,國內的摩托車發動機製造企業還是靠譜的。
有了這個思路,武長風決定出發山城。
那裏可是摩托車的重要生產基地。
彙聚很多響徹大陸的摩托車生產廠家,比如:嘉陵、建設和望江等等。
也許,在哪裏能找到驚喜也說不定。
於是,武長風帶著采購部的王超部長一起出發。
幾日後。
兩人來到3D城市,山城。
這是一個你站在10樓,可以和對麵一樓打招呼的城市。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站在幾樓,無處不在的上坡,讓摩托車成為了必要的交通工具。
一家生產發動機的廠家辦公室內。
“武老板,實在是抱歉,我廠無法為你提供服務。”一個中年主任對著武長風說著。
武長風皺皺眉:“我說了,研發費用我出錢,你們技術又得到提升,我得到需要的發動機,為什麼不可以?”
中年主任笑嗬嗬的說道:“研發人員精力有限嘛。”
王超還是好聲好氣的說道:“我們已經走了好幾個廠家了,怎麼借口都是一樣的?主任,有什麼要求你可以提,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我們誠心采購,各取所需,誰也不吃虧,貴廠這般態度也不是正常啊。”
中年主任擺擺手:“你們想多了。我們真是沒有精力,你看看,現在摩托車發動機需求旺盛,單憑這一點,我們就足夠生存了,而且還很滋潤,沒必要給自己添加麻煩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