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站立在奉天殿上,任憑秋風吹過,半晌無語,最終說道:“文丞相浩氣長存,請受朱元璋一拜!”說完向南下拜。

此時此刻的朱元璋不再是大明天子,而是一個崇拜敬佩文天祥的普通漢兒。

他身後的眾臣也隨著朱元璋拜了下去。

……

“曆史十大忠臣。”

“第二名。”

“於遷,於少保。”

“於遷拯救大明於危難之間,他為大明續命兩百年。”

“於遷,永樂十九年進士。”

“宣德元年,於遷追隨者明宣宗朱瞻基一同平定漢王朱高煦的叛亂,並且是在此次戰鬥之中,得到了朱瞻基的賞識。”

“據所記載,於遷正詞嶄嶄,聲色震厲。”

“漢王朱高煦在這位禦史的淩厲攻勢下,被罵得抬不起頭,趴在地上不停地發抖,自稱罪該萬死。”

“此時,明宣宗龍心大悅,當即決定,派遣於遷巡按。”

“之後,於遷在這巡按之地平反數百冤案,一時之間,所有人都是稱呼於遷為於青天。”

”甚至將其與當年的“包拯”相提並論,說他們都是鐵麵無私的好官,於遷的一生,是非常廉潔清明的一生,而宣宗也是非常的信賴於遷。”

“正統年初,楊士奇,楊榮,楊博主持內閣朝政,都非常的重視於遷。”

“常常於遷所上奏的事情,早上的時候呈遞奏章,晚上的時候就能夠得到批準。”

“而之後,在三楊去世之後,明英宗所信賴的太監王振開始掌權,王振是明朝不太著名,但隻要了解到明朝曆史,絕對是會記住的一個太監。”

“正是這個太監導致了之後的土木之變。可以掛在恥辱柱之上的。”

“然而當時的王振掌權,肆無忌憚,作威作福的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先獻金求媚。”

“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

“而於遷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

”於遷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隻袖子,說:“隻有清風。”

“兩袖清風之說,也正是從給這個時候開始的。”

“當時的京城官員,誰不稱讚一聲於遷的清廉?”

“而這個時候,通政使李錫受到太監王振的指使,指責於遷因為長期未得晉升所以心生不滿。”

“擅自推舉人代替自己,把於遷投到了大獄之中判處死刑,後來百姓們聽說了這個事情十分的憤怒,說之前也有個叫做於遷的人和他有仇,但不是這個於遷。”

“他把兩個於遷搞錯了,給自己找了個台階下,所以才是把於遷放了出來。”

天空之上的視頻幽幽的說著那聲音之中甚至是多了一抹嘲諷。

這種情況在明朝明英宗的時候十分的常見,在土木堡之變之前明英宗信賴王振。

“王振是一個大大的奸臣,隻想著花天酒地,但是他身為一個太監,所以隻能夠瘋狂的斂財。”

“在土木堡之後,明英宗又是信任門達等諸多奸臣,更是擾亂超綱,這些事情都是曆曆在目的記載著的,實在是令人心中憤懣。”

“而之後的於遷則是一直在地方為官,一直到了這正統十三年,於遷才是被召回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