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什麼的。
他們完全一點都不懂。
但是,和珅自己看懂了,他的商業天賦,此時已經有了初露的勢頭。
對於金錢,他有自己的執著。他看得出來,自己未來所投資的這些行業的收益率,遠遠高於地租。
就是那些不動產,讓他選擇他也會盡可能選擇用來出租。
實際上,也正是因為和珅他所具有的商業天賦。
據後來抄家官員統計,和珅僅在北京就有出租房屋三十五處,一千零一間半。
每年共取租銀一千二百六十八兩三錢,取租錢四千四百九十二吊二百四十文。
可以說,隻要是賺錢快的行業就有和珅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采礦業由於風險巨大,管理複雜,投資多,見效慢,一般人不敢經營,和珅卻敢於嚐試。
他看中煤礦業是朝陽產業,曾投巨資在門頭溝和香山兩地開了煤礦。
和珅巨大家業的積累,貪腐所得當然是大頭,但是他自己的投資收益也並非無足輕重。
傳統士人往往恥於談錢。
和珅卻有著強烈的契約意識在金錢麵前親兄弟明算賬,即使至親好友也毫不含糊。
他的外祖父伍彌泰官至大學士向他借過兩千兩銀子,他擔心外祖父不能及時還賬,逼著老頭拿自家地契抵押。
他嶽祖父英廉的孫子向他借錢也是拿地契為抵押品才借出去的。
他親舅舅明保向他借了一萬五千兩白銀,他規定每月一分起息連本帶利滾到二萬一千四百五十兩。
他貼身家人傅明向他借銀一千兩,答應如到期不能還清,便從其每月工食內坐扣。
不久傅明身亡,和珅並不念其效勞一生而免除債務,而是令其子花沙布代替還債。
並且每月規定按7厘起利,加上以前所欠利銀二百兩,共計一千二百兩。
因為對金錢的熱愛,和珅甚至親自擔任家裏的會計和出納:和相出入金銀,無不持籌握算,親為稱兌。
由此可見和珅對於金錢的執著。
……
“成為乾隆皇帝的私人助理後他的經營天才迅速得到了體現並迅速得到乾隆的重視。”
“他出任內務府大臣。”
“在此之前,這個負責皇室財政的機構經常是入不敷出。
“而他就任之後不久,就麵貌一新,不但彌補了以前的赤字還出現了盈餘。”
“很快,皇帝加派他充任崇文門稅務監督,在他的經營下,這個稅關收入一下子躍居全國三十多個稅關的前幾位。”
“這兩戰打響,乾隆對和珅的理財本領愈加刮目。”
“所有與財政有關的部門漸漸都劃歸和珅一人把持,他先後任戶部侍郎、戶部尚書、管理戶部三庫、內務府大臣。”
“在乾隆眼裏,和珅簡直就像一個魔術師,總是能出人意料地製造出新的財源。”
“這也成了和珅貪汙而屹立不倒的最大靠山,因為乾隆皇帝也是需要錢的。”
“他好大喜功,耗空國庫,和珅此時,最成了他最大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