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將蒙古大軍在釣魚城受到的打擊完完整整寫了出來。

接著,鏡頭轉動,釣魚城浮現在所有人眼前。

蒙恬:“天啊,釣魚城居然是這樣建立的!不可思議!簡直是不可思議!

……

韓信:“將城池建立在高山之上,巧奪天工,建城的人簡直是個運用地勢的天才!巧用山水地勢,兩者融會貫通不分彼此。

李靖:“這座城三麵環水,隻有一麵是上山之路,若是被包圍,敵軍絕對不好進攻,但我有些明白這座城是怎麼守這麼長時間了!

“看這山城的西側平地和北側穀地,那裏地勢平攤,草地茂盛,若是種下糧食,絕跡可以自給自足滿足數萬人的生活,這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單單這釣魚城內足足有十幾個池塘,幾十個井眼,更不用說釣魚城外的幾條大江!

“有糧草,有水源,閑暇時甚至可以捕魚改善生活,地勢險要確實是易守難攻之地!

“這個地方。。。。。。總感覺像蜀中其他地方沒有這麼多陡峭的山峰。李世民搖了搖頭說道。

地勢,糧草,水源,確實很重要,但最關鍵的還是看人!

其他東西都是死了,唯有人是活的。

地勢?

天下就沒有攻不破的地勢!

糧草?往日裏大唐的平民百姓在田地裏辛苦勞作一整年,若是遇到災年,全家上下都要挨餓,需要朝廷開倉賑濟百姓,更何況兩萬人僅僅依靠一處平地,一個穀地。

若是遇到一個災年,不論是水災還是旱災,亦或者蝗蟲鼠害釣魚城一年的辛苦勞作就要打水漂了。

到時候忍饑挨餓是常事,若是連續兩年都是災年,恐怕釣魚城內易子相食都有可能。

人餓到極致,什麼事情都有可能幹的出來。

釣魚城外的三條江水以及十幾個池塘確實可以提供各種魚類蝦類填充肚子。

可這又能堅持多久呢?!

幾萬人的吃飯不是依靠幾條魚就能解決的。

更何況捕魚也有休漁期,魚也需要時間長膘的,那半年多休漁期要怎麼堅持過去?

更不用說武器的消耗,衣服日常用品的使用等等。

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信念!唯有信念方可戰勝一切!

糧草,水源,武器,地勢,這些都是一場真正的戰爭中必須要考慮到的。

糧草水源一斷,軍心不穩,就有傾覆的危險。

土木堡一戰,正是瓦刺切斷了大明軍隊的水源,士卒軍心渙散這才被瓦刺一戰定乾坤。

武器很容易理解,鐵劍比青銅劍強,槍炮又把冷兵器甩入了深淵。

地勢?當初王賁便是掘開河壩,水淹魏國大都立下滅國之功。,可這一切,都隻是基礎。

一支軍隊,最重要的是信念信念支撐著士卒戰勝一道又一道困難,克服一個又一個險境。

信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