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秦王統一天下,李斯位居丞相之後的又一功績。”
“幾千年來,無論朝代更迭,這種計量方法從無更改,生活當中依然還有它的身影。”
“秦始皇三十七年,李斯向秦始皇上了一道重要的奏折。”
“他請求廢除原來秦以外通行的六國貨幣,在秦國範圍內統一貨幣。”
“此舉雖然對秦王朝的經濟發展已無大用,但對後世的影響巨大無比。”
“為了政令暢通,物資交流便利,李斯又立刻建議讓全國的車軌統一,並在全國範圍內修築馳道。”
“就這樣,一場大規模的統一車軌、修築馳道的運動在秦國境內展開。”
“李斯的一生,可以說是絕對輝煌的一生。”
“在秦國時,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曆史發展的趨勢。”
“秦朝建立以後,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建議秦始皇廢除分封製,實行郡縣製,又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之後又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麵付出了巨大努力。”
“這讓他的功績即使相隔數千年也得到後人的景仰。”
“而且他的文學也被魯迅先生稱為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隻可惜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附和趙高偽造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帝。”
“趙高篡權後又施展陰謀,誣陷李斯【謀反】,將其腰斬於市,並夷滅三族。”
“但這些都瑕不掩瑜,無法掩蓋他身為丞相所做出的一係列貢獻。”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才高齊天謀深如海!”
“十大名相第三位。”
“實至名歸!”
……
大秦世界。
始皇帝十四年,法家集大成者韓非被囚禁於秦國都城鹹陽的牢獄中。
之前他還是秦始皇嬴政最為欣賞的人物,然而由於不合時宜的發言,卻令他身陷牢籠。
牢房外靜靜地矗立著一個英武的身影,他就是李斯。
李斯與韓非是同窗故友,二十年前他們同時拜在了荀子門下,卻沒想到二十年後兩人會一門之隔,天壤地別。
而韓非明白自己的命運可能就會終結在李斯的手裏。
特別是看到視頻之中秦國一統天下,他就知道大勢已經無法挽回。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和李斯的過往。
在荀子的門下,不乏出了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浮丘伯、張蒼、毛亨等人,要麼精通詩歌,要麼精通律法。
可是在荀子門下,被世人所最為熟悉的的莫過於韓非和李斯。
因為這兩位弟子學習荀子的儒家的思想理念,最終卻整理出了法家學說。
更是將自己所遵從的法家運用到了戰國時期的兩個大國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