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戰鬥力就有限,對於山海關乃至東北,又幾乎無知,這樣的大順政權,又怎能不吃大虧?\"
“當吳三桂與清王朝溝壑一氣達成同盟條約,開始共同對付農民軍之時,李自成能夠調往山海關的兵力,也不過是隻有十八萬人。\"
\"這一仗的勝負早已注定!\"
“一不能理順並整合內部關係二缺乏正確的格局眼光與戰略眼光,李自成的這兩個毛病,恰恰也是很多野史小說所忽略掉的。”
“其後果,也比他私生活腐化嚴重得多。”
“這兩個方麵,也正是真正值得後人所深思的。”
……
看到這裏,朱元璋麵無表情,對於此人,也漸漸沒了代入感。“此人鼠目寸光,大明敗在這種人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敗在自己的手中。”
“此人倒是不值得過多關注了,連自己的內部權力都統合不了,外部威脅也看不多,跳梁小醜而已,不過這吳三桂竟然勾結異族實乃#賊!\"
永樂大帝朱棣卻是一臉氣憤。
“朕招撫女真,令他們統治東北,沒想到女真竟然恩將仇報!
“不過,朕研究曆史,發現我華夏政權的滅亡,均亡於內耗,秦如是,漢如是,西晉、隋唐、宋、明皆如是。”
“從先前的盤點中得知,朕一生的精力大都在平定外患,穩定周邊之上,對於內部長遠穩定的基業卻忽視了不少。”
“看來,對待女真,以及其他歸附的異族之策略要變,但大明內部結構和製度,也要繼續商討啊!\"
不同於兩位帝王的看法。
明朝的百姓,卻將關注點放在了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身上。
“吳三桂是什麼狗東西!焉敢如此?\"
“不要侮辱狗!我家的狗可忠誠了。……”
“此人今日能投清,明日也能反清,這種人,清朝隻要不傻一定不會留著他!\"
“明末就是個比爛的年代,一個比一個爛。”
“要是沒有吳三桂,說不定漢人還有一線希望啊!\"
“此人就是個豬狗不如的東西!\"
一片議論罵聲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
關於吳三桂的問題,視頻之中李雲表示道:“至於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如果站在後世漢人的角度來看,這個決定無疑是引狼入室。”
然而,事實上,吳三桂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也的確直接加劇了漢人失去江山的速度。
再加上清軍入關之後對漢人的各種手段,更將吳三桂定在恥辱柱上。
從這個角度來看,吳三桂的確不冤枉。
可曆史問題如果拋開曆史背景隻站在上帝視角來看,注定是不能真正透徹地了解。
李自成進城之後,的確對大順軍有諸多約束。
然而同時我們也看到,李自成的權威,其實並不能與曆史上有名的農民軍領袖相提並論。。。。
所以當劉宗敏開始打死搜捕前朝官員,逼迫家產,以及嚴刑拷打吳三桂之父,逼問陳圓圓下落的時候,李自成什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