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趙宋的老毛病又犯了。怕惹毛蒙古人,招來更猛烈的報複。怕主戰派崛起,皇室被綁在戰車上。怕孟珙勢力大,威脅到皇帝的權威。反正還能維持,朕死以後,管他娘的。
孟珙千裏奔馳入京彙報,卻連個拒絕的理由都沒聽到,不禁仰天長歎: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誌不克伸矣!
這位征戰一生的猛將瞬間衰老了,他不知道自己出生入死是為了什麼,隻為留下滿身的傷疤和病痛嗎?
孟珙憤而提交辭職報告,宋理宗毫不猶豫地批準了,連一句挽留的客氣話都沒說,更別指望辦場歡送會。
那一年,孟珙才51歲。
宗澤氣死後,嶽武穆扛起反金大旗。嶽飛被殺後,韓世忠捧起佛老典籍。孟珙也學起了韓世忠,還自稱為無庵居士。
二妮兒猜測那個時候的他心裏是不甘的,老將軍看似超然灑脫,但其實將所有的落寞和不甘都掩藏在了所謂的佛法裏麵。
雖然如此,但是其實他的下場比起嶽飛和餘玠又要好多了。
居家半年後,孟珙傷病發作而死。宋理宗特賜一千兩銀、絹作為喪葬費用,追贈少師後又改為太師,諡號“忠襄”。
20年後,忽必烈下令圍攻襄陽。
長達6年的襄陽保衛戰,沒有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隻有鬥蛐蛐的奸相賈似道、15萬軍民的奮力支撐。
襄陽城破了,南宋也就亡。
在有那麼多的能臣幹將為什麼最後南宋還是被滅了呢?二妮兒想其實有很多的原因,而且有很多她覺得隻要有理智都能夠看的出來的陰謀,為什麼最後居然還能夠變成那樣呢?
毫無疑問,這段時期的曆史也是有所值得稱道的,這段曆史時期中,華夏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以至於,國學大師陳寅恪稱華夏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可趙宋在文化昌盛的背後,在軍事上卻一直十分孱弱。以至於,南宋在頑強抵抗蒙古大軍數十年之後,還是最終被蒙古大軍所踏平。
在這個曆史上不存在的曆史上,雖然開國皇帝是傳越的,但是曆史卻依然非常的相似。她曾經想過他們是不是可以將曆史上那些隱患除掉,然後再輔佐一個明君當政?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小豹子他們更加的希望這樣做的。但是最後才發現這樣做其實也不行,這個國家已經從根子上爛掉了,不破不立。
當我們回顧南宋這段曆史時,便能發現,南宋可以說有著當時一流的能臣幹將。不論是南宋早期的嶽飛、韓世忠,還是南宋後期的餘玠、孟珙。在當時都能夠算得上南宋的名臣。並且,南宋不僅武將能夠領兵打仗,南宋有很多文臣也算當世豪傑的存在,諸如,在采石大敗金軍的虞允文,領導抗元鬥爭的狀元文天祥。這些文臣武將實際上,隻算得上南宋名臣名將陣容中的冰山一角,實際上南宋還有著眾多的肱股之臣。那麼,能臣幹將眾多的南宋,為何最後還是被蒙古大軍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