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賣蠶繭(1 / 2)

今年張牛家七十來個蠶架摘出五百來斤的蠶繭,整整裝了五大麻袋。算起來產量也不低。大致和去年持平。接下來就要送到縣城的蠶繭收購站去。收購站價格一般都比別的地方高出很多。張牛這次也要跟去幫忙。

早早來到蠶繭收購站。大門沒開。不過周圍都已經來不少人。都是天不亮就過來。因為這蠶繭收購站有個小小的壞習慣。越是後麵過來賣蠶繭的價格越是要扣上不少,也不知道咋回事。別的地方服務都很好,所以一般大家都會在規定時間過來,一般很少有人遲到過來。

等到七點半。嘩啦一聲響大鐵門才徐徐打開。走出一位身穿深藍色工作服裝的男子出來。在門口掛上一牌子。上麵寫著,上等秋蠶價格十六元一公斤。次一等是十二塊。次三等是八快。張牛把牌上所寫得說給張父聽。良久後才說道,今年價格算高了。咱們家的蠶繭應該能算上等。

張牛一聽倒也高興。那就是幾千快錢。在農村算是很不錯一筆買賣。加上今年的“石草”已經不差了。更別提張牛山上的大白鴨,黑魚,黃鱔都還沒賣呢。

牌子一出,周圍的人都自覺開始排起隊伍。張牛算得上在比較前麵。“次一等”冷冷的聲音從工作員口中說出。這邊的工作人員都是這樣的脾氣。但是工作效率很好。從不收別人的小意思。該多少該就多少。也不有不少人買上東西送給工作人員換來的都是一臉不宵。

所以大家對這態度問題都不怎麼在意。再遠的人都要,用拖拉機拉到這邊來賣,就因為價格公道。

很快輪到張牛的蠶繭,過稱。上一等蠶繭,進一號小門。並朝小門方向指下。示意張牛他們把蠶繭推到那邊去。

張牛對這蠶繭站還是第一次過來。以前張父都嫌張牛小,愛鬧事所以都沒帶他過來。等進到裏麵才知道。原來不同等級的蠶繭都有不同門進去。裏麵都有負責人。張牛這一號門。是個四十來歲的大媽。

一號門裏麵是個大大的倉庫。在大媽身後。開著機器的員工不斷的把蠶繭堆到後麵的蠶繭山去。

張牛估計這後麵的蠶繭山不下幾千斤的蠶繭,這蠶繭山還真是名副其實。

大媽倒是認得張老漢,還說他這蠶繭這幾天裏麵算好了。張老漢嗬嗬一笑。不說話。隻是把車上的麻袋搬下來。之後就有蠶繭站的員工開著機器過來提走,而張牛也隻要過去看下重量就可以。在家稱過。也不會少到那去。

大媽開出一張票據要張老漢去財務辦公室領取。張父倒有點納悶。不是直接給錢嗎。大媽很爽快的說到。現在蠶繭站已經給人收去,所以有些規矩改了。下次你們就清楚。

張牛按著走廊的方向就找到財務辦公室,簽上張牛那蜘蛛爬的大字也算是取出錢。一共是七千八。都是銀行剛出取出來。大多還是連號的。

張父自己把錢很小心的放到貼身衣服內。這也是農村人保守思想,感覺放在最裏麵就越安全,以前村裏人都喜歡把錢壓在箱子下麵或者是瓦蓋上麵。人老了記性有時也會出錯。搞的錢都找不到。現在已經好多了張父也學會把錢存進銀行。保險。還能漲點利息。不過沒前幾年多,那時一年兩萬塊存上一年光利息就有三千多,現在能收獲個幾百都比較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