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重心平穩的建築,卻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發生了重心偏移,甚至於很多木質結構都發生了如同骨折一般的損傷,這樣一種說是修複,其實完全可以稱得上是重度破壞的做法,假如沒有辦法得到全新的修繕,那麼很有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直接導致整座木塔的垮塌。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相關部門以及當地政府也並不是沒有想過辦法,想要對這座千年古跡進行修複,但是,操作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中國古建築學界一直都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你不要隨便碰,因為很多時候你把它拆下來了,你就永遠也搭不回去了。”
直到2020年的時候,一直以來都非常需要修繕的這座木塔,也依舊還是沒能夠等來它等待了幾十年的真正修繕方案。建築物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問題,在這幾十年當中變得更加嚴重,這一點可以說是讓所有熱愛中國古建築的人都感到痛心不已。
園冶就隻是一個普通人,她雖然學習過古建築,但是卻從來也沒有幹過古建築修繕複原的活。這樣一個,國家那麼多的院士以及工程專家都沒有辦法解決的技術難題,當然不可能被她給解決,所以,哪怕對這座木塔所擁有的近況感到非常的擔憂,憑她一個人的力量也做不了什麼。
“看在這座矗立了千年的寶塔還沒有垮塌的份上,但凡有興趣又有能力和時間的家夥,還是趕緊把握機會去看看吧,否則將來的某一天,這座寶塔垮了,那可就真的是隻能夠在照片和文獻裏麵看看這座千古遺跡了。”
在虛擬空間裏麵,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擁有全新的建築材料。建造建築物的整個過程,也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想法進行及時的調整。哪裏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隨時都能夠如同搭建積木一般,將它推倒了重新再來一次,這種從零開始,複原建造一座建築物的過程,可比對一座古建築物進行修繕,容易操作得多。
“古建築修繕,就如同麵對著一個早就已經搭建完畢的巨大積木作品。由於這個作品已經矗立了那麼多年,很多地方都因為時光的流逝而出現了自然破損,所以,光是進行前期的測繪,把所有需要進行修繕以及調整的地方全部找出來,就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不能夠把這個積木作品給全拆了,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在不讓它垮塌下來的情況下,使用全新的結構,將不能夠輕易拆卸下來的舊有結構加以替換,這種輕輕碰一下,就有可能導致整個積木作品完全垮塌的做法,其難度可想而知。
光是完成它的建築結構改善還不夠,還必須得考慮到建築物所擁有的美觀問題,修繕工作可不是簡單的翻新,不是說衣服上破了洞,隨後隨便拿一塊布料將其縫補起來就完事兒了。
全新使用的布料,和衣服原本的布料,質地是否一樣,顏色是否相同,這些問題都是必須得考慮到的。使用什麼樣的方法將全新的布料縫補上去,怎麼樣才能夠讓人看不出明顯的縫補痕跡,從而讓整體看上去和諧美觀,不存在巨大的突兀之處,這些全部都是古建築修複,所需要考慮到的部分。
“真的,這就好比為什麼航天飛機遭到了淘汰,而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一直都在使用火箭一般。每一次上天都建造一艘全新的火箭,這可要方便簡單得多了,從天上飛回來的航天飛機,要進行從頭到尾從裏到外的全部件檢查,這個檢修維護的環節,相比起重新建造一艘火箭也根本就不差什麼了,所以,從頭建一座新的,真的要比解決舊的所擁有的問題簡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