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那個人(1)(1 / 1)

如紀涼所說的,當還不能確定嫌疑人的時候,被害者的社會關係是一個入手點。

趙鬆跟吳寬是認識的!

李澤一行人去調查了吳寬的社會關係,發現了吳寬以前也是跟趙鬆在同一家國有製藥企業工作的,隻不過趙鬆是從事研究方麵的專員,而吳寬則是負責車間裏的主任,後來在一次國企員工瘦身裁員裏吳寬被裁了,由於年限不夠,也就沒有退休金這一說,最後隻得靠當個擦玻璃的清潔工來維持生活。

但私下裏兩人還是有點往來,如果借錢這方麵也算往來的話。

吳寬好賭的事已是眾所周知,賭得入不敷出也是常有之事,所以身上背了一屁股的債務,其中趙鬆就是他最大的債務人之一。

“趙先生,你父親有沒有跟你們提過吳寬這人。”紀涼問著眼前年輕的夫婦,也就是段卿然的友人,死者趙鬆的兒子。

“沒有。”趙明搖了搖頭,這幾天來情緒已經瀕臨崩潰了,喪夫喪子的痛讓這個才剛近三十歲的年輕人一下子蒼老了許多,這年齡段該有的拚搏的活力和希望,一下子被抽幹掉了。

“你能再仔細想下麼,你父親近段時間來有沒有什麼反常之舉。”紀涼也不想一再地這樣去揭受害人家屬的傷口,但有時候家屬們總會因為太過悲傷憤怒的情緒,而忽略掉了一些關鍵的線索:“比如在錢財這方麵的。”

“我爸退休之後生活圈就很簡單,”趙明說著:“你們也知道他之前是在國企搞研究的,所以退休之後,領了一筆豐厚的養老金,每個月定期還有退休金可以領,加上我媽的會計工作,兩個老人的收入都要比我們年輕人還多了,所以我都很少去過問他們財務方麵的事。”趙明說著,突然想起了個事:“啊——對了,警官!這個……”他從皮包裏掏出一本黃色封皮的筆記本:“這是那天我在整理我爸的東西的時候發現的。你們看對破案有沒有幫助。”

“好的。”紀涼拿過證物袋將那筆記本裝了起來,再讓人送趙鬆離去。

那是一本老舊的日記本,是趙鬆在國藥企業裏搞科研工作的那些年寫的,紀涼看了下,日記裏寫的是好些年的事了。那會兒趙鬆他們幾個人搞了個藥品研究,至於是什麼類型的研究,日記裏並沒有說明白,隻是很模糊地說了下那藥若能成,會大大提高我軍的戰鬥力:

1979年3月2日:

今天接到了一個調派令,從今天起,我將加入X研究小組,在研究組裏見到了好多業界裏的前輩和能者,能與這麼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一起為國家效力,真是件讓人開心的事……

……

1981年5月14日:

X的研究是哪個人提出來的,真是大膽的創舉啊!研究組的所有人都在為此而努力著,我也不能落人其後,X的下一次試驗很快就要生產出來了,真讓人期待……

1982年12月23日:

最近我常在想關於X的研究,究竟是對還是錯……但,這些並不是我能管轄的,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最大的能力投入到研究裏,早日研究出完美的X,這樣就能停止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