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一切讓重回社會的官靜不由自主地變的自閉,每當路過一些豪奢闊氣的場合,比如大型商場或者名牌旗艦店,他甚至會比古代那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還要更加拘謹。出獄之後,他一直沒臉回家鄉去,出於炎黃子孫特有的傲性,官靜不想一身落魄的自己回到經濟發達的故鄉丟人現眼,所以他隻有選擇浪跡天涯。
可是不回家鄉辦理戶籍,就意味著他沒有戶口也沒有身份證。
光靠一張刑滿釋放的證明,在當今社會根本找不到一份糊口的工作。
人們對刑滿釋放的勞改犯,總有一種無可厚非的敵意和鄙視。
很多刑滿釋放的勞改犯都是因為社會無法接受自己,隻得再次踏上“犯罪-坐牢-出獄-再犯罪”這個惡性循環,但是官靜絕不容許自己再次踏進監獄的大門,這是他在出獄後指著自己的良心發下的誓言!
不得不說,他的運氣很不錯,雖然出獄之後吃了不少苦,但是在前年秋天,也就是在他出獄半年後,流浪到廣陵市的他卻撞上了一個改變命運的契機。那晚他在一座電話亭裏過夜,於無意中發現了貼在崗亭上的一份招工告示,告示是蜀崗棲靈寺發出來的:本寺招收念經徒弟,包吃包住,每月三百塊工資,寺廟推薦工作時酌情發放補貼金。
官靜當時的想法很樸素:和尚是出家人,心腸總要比一般人更柔軟一些,或許不會在意自己的過去。
於是他就去應聘了,雖然至始至終他都沒能弄明白,念經徒弟與和尚到底是什麼區別。
廣陵這個地方的風俗很崇佛拜道,家家戶戶在老人去世後都要操辦法事,哪怕是再摳門的土老財,也願意花大價錢請和尚、道士來“放焰口”。叵耐廣陵市一共隻有八座寺廟、七座道觀,所以就算再有錢,也很少有人能請到真正的僧人道士操辦法事,平常這種工作大多是由吹鼓手兼任,實在缺人時甚至會讓大蓬車歌舞團的江湖歌手客串一把。
棲靈寺位於竹林掩映的蜀岡中峰,是始建於南朝劉宋時期的古刹,殿宇不大名氣卻不小,唐代還出過大名鼎鼎的東渡和尚,在全國乃至日本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每個月來請棲靈寺和尚做法事的人不知凡幾,但棲靈寺廟小,總共隻有十個和尚,除了一個佛學院剛畢業的年青比丘,剩下的全是牙槽脫落的龍鍾老僧,嚴重缺乏人手。這兩年棲靈寺重新修繕了廟宇,又翻建了供奉釋迦牟尼佛指舍利的浮屠寶塔,花錢猶如流水,財政情況早就有點捉襟見肘,住持方丈為了搞活經濟也為了順應民意,在寺僧不多的情況下,想出了一個招收徒弟學習念經,再讓徒弟批上袈裟剃個光頭出去操辦法事來替寺廟賺錢的絕妙點子。
官靜是那一期唯一前來應聘的念經學徒。
沒辦法,雖說廣陵的無業人員很多,但是讓他們去寺廟學念經掙錢,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抹不開這張臉,還有百分之一的人一看月薪三百的待遇也縮回去了——棲靈寺第一次招念經學徒,不知水深水淺,根本不敢開太高的工資待遇。
或許是因緣,也或許是機遇,住持方丈望穿秋水,等了仨月就等來一個懷揣著刑滿釋放證明的官靜,當場傻眼。
不過在連續三個月都沒有其他人應聘念經徒弟的尷尬情況下,老方丈猶豫再三,還是抱著出家人慈悲為懷和姑且一試的心態,把官靜留下來試試佛緣。
結果這個唯一的念經徒弟,隻花了一個月時間,就背熟了《金剛經》、《法華經》、《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佛說齋經》、《佛說法滅盡經》、《佛說戒香經》、《玉耶女經》、《佛說九橫經》、《增壹阿含經》十本佛典,差點沒讓寺裏學了一輩子誦經的老僧羞愧的當場坐化。
和尚念經又叫“梵唱”,並非是念出來,而是靠丹田裏一口氣唱出來。
官靜是【架勢堂】的紅紙扇,自小就吊嗓子苦練床調,這麼多年一直勤練不綴,嗓音要渾厚有渾厚,要清脆有清脆,棲靈寺唯一的年青僧人隻帶他出去做了一場法事,就再不願意跟他一起出去了,因為出去做法事他完全成了幫官靜挑經書擔子的沙悟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