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大結局(2 / 2)

想到這裏,李孤行放下了‘無歸’,沉著的麵容也逐漸舒緩了過來,言道:“還請解惑。”

泥菩薩和諸葛玄策對視一眼,這些話終究還是得由他這個做師父的開口。

“你的確是漢王朱高煦的遺腹子,這點沒錯,也是我們早就算到的。我當初想利用你達成我諸葛家千年來的夙願,也是為此。”

想當初,李孤行的母親正被朱高煦風采俘獲,在一片意亂情迷之中懷上了李孤行。

之後,漢王朱高煦身死,親族被誅殺,李孤行也便成了這世界上他唯一的骨血。

若在亂世,朱高煦也可算是一代梟雄,他若不想染指江山的話,李四顧或許能跟他成為極好的朋友。

好歹是一條生命,李四顧不想看著這樣一個嬰兒死在皇權的爭鬥之中,於是娶了他的母親,將此事隱藏,李孤行悉心栽培,視如己出。

在皇宮之中,李孤行乃是李四顧的孩子,但在江湖中,尤其那些跟靖難有關的遺孤之中,李孤行的身世還是有跡可循的。

也是一年多前,李孤行的身世被王振獲悉。

身為當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監,王振除了喜歡結黨營私加無能之外,對皇帝那可是忠心耿耿,絕不允許有半點的差池,威脅到朱祁鎮的帝位。

加上當時朱高煦有不少舊部未死,朱瞻基殺了自己親叔叔引得文臣們不滿,再加上王振多年來我驕橫。

造成了滿朝的文武大臣將對朱高煦的同情和隱忍著的怒火都發泄到了朱祁鎮的頭上。

到了最後,朝中竟然有這樣的聲音,若是漢王朱高煦即為,絕不會允許宦官如此猖獗。

故而,王振當聽到李孤行的身世之後,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不肯放過一個的心態,將此事做狠做絕!

至於收拾楊榮,暗殺於謙等事,不過是摟草打兔子,幹倒一個是一個。

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王振非要殺了李四顧,也非要置李孤行於死地。

李孤行得知這一切後,心中的信念轟然倒塌,以往支撐著他向前的動力當然無存,跟一個危如累卵的衰狗一般,苟延殘喘。

他木訥的瞧著,直直的向前走去。

諸葛玄策和泥菩薩兩人瞧著他這副模樣,心有不忍,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等著她們兩人去做,那便是護佑大明的天子,那個率領大軍出征卻一敗塗地的皇帝朱祁鎮。

然而,朱祁鎮卻在這段時間之中被瓦剌人俘虜,縱使諸葛玄策武功通玄,也不可能在凶悍的瓦剌士兵的手上將朱祁鎮搶回。

泥菩薩道:“命啊,都是命!”

諸葛玄策道:“既是這樣,咱們便回吧。”

李孤行自己也不知道恢複了多久,等到回過意識的時候,赫然發現身邊已經躺了遍地的屍體。

瓦剌大軍兵臨京城之下,戲耍這當朝的天子。

關鍵時刻,孫太後命於謙為大將,將大明的基業保了下來。

瓦剌也先怒不可遏,欲殺朱祁鎮泄憤,他要讓大明的太後看著,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死在他的屠刀之下,也要讓大明的軍民看著,看著他們拚命守護的換地怎樣的窩囊。

就在屠刀落下的一刻,一股浩然劍氣凜冽而來,那是灼熱的劍氣,更帶有無比的肅殺!

那一刻,李孤行猶如天神下凡,一人一劍,將朱祁鎮救下。

他隻有一劍,最多能一劍殺十餘人,相隔千萬軍馬,此等武功已算是出神入化。

但也就是這一劍的劍氣,將那施刑刀斧手的頭顱斬了下來。

他雖隻有一劍,但這一劍卻可要任何一人的性命。

隨著一句話,“誰殺朱祁鎮我殺誰。”落下,百萬軍中沒有一人再敢動斬殺朱祁鎮的心思。

也便是這一劍,讓李孤行成為了大明真正的劍尊,一怒諸侯懼、安居天下興。

自此以後一年,李孤行時刻陪伴在朱祁鎮左右,這才使得這個敗北的君主得以苟延殘喘。

直至練成‘明玉功’的駱神來到,李孤行才抽開了身,回到了大明的朝堂之上,同景泰帝據理力爭,用千萬兩真金白銀去草原大漠贖回朱祁鎮。

那官員仍舊不信,心中直犯嘀咕,“真一定能行?不過二十歲的黃毛小子,哪裏有這麼大的能耐?”

李孤行看出他的不信,但卻沒有理會,他現在有更重要的事去做,也有更想見的人。篳趣閣

駱神,那個他朝思暮想的女子在大漠之中等了他許久,他要將駱神帶回去,完婚!

想著想著,他身體已經飛了出去,直奔大帳,在朱祁鎮滿麵失落的神情中,將駱神帶走。

因為在他眼中,他能做到的已經盡數做完了,相助殺父仇人的孩子穩固大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