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蹭熱度的過氣導演(第二更)(1 / 2)

研討會嘛!

批評總結…

當年《流浪地球》也整過研討會,有用嗎?

科幻電影起來了嗎?

不還是半死不活!

你大可以說:連自己人喜歡看什麼都沒搞懂呢,還想讓外國人也喜歡看?

但沒什麼用,我們的藝術圈,向來把老外的口味放在第一位,否則《唐式少年》、清華模特…

一個個還高高在上:國人根本不懂服裝,也根本不懂審美!

為迎合白人優越感的種族歧視為榮,端著‘高級黑奴’心態而不自知!

出了電影資料館,徐爭忍不住抱怨一句:“說實在的,除了好萊塢,全世界其它國家的電影都沒有走出國門。畢竟走出國門的標準是有大量的海外票房收入才算,符合這一標準的隻有好萊塢電影,所以隻有美國的電影才算真正的走出了國門。”

沈長林樂了:“你往好處想,這幫人最多也就活個二十年了,到時候就該我們樹立標準了!”

“真正的原因,這幫人避而不談!”

什麼真正原因?

就跟某位大佬提議的‘建議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

難道年輕人不知道產業報國嘛?

一點使命感都沒有?

說回電影,電影是藝術和創作,電影的標準直接決定了電影質量。

最近幾年留給電影人的創作空間的確越來越小,容易觸及的敏感線卻越來越多。

你拍同性,有人說你思想導向有問題;你拍犯罪,有人說你太關注社會的負麵…

無解!

兩人上車,徐爭突然道:“你說阿謀導演能不能看上我?我好想演一部《狩獵》那樣的電影啊!”

很正常,畢竟當年在話劇舞台上躺了四十分鍾!

——表現人物的“擁擠”感。

沈長林笑了笑:“應該挺合適的,《大佛》裏麵有個老板的角色,蠻適合你的!”

“老板?《大佛》講述什麼?”

沈長林大概講述了一下,把《大佛》的故事背景放在了某邊陲小鎮…

“這…尺度會不會太大?”

“我們會在電影開頭增加一段說書人的劇情,而且讓說書人的角色貫穿始終,這僅僅隻是一個故事!”

“找誰演呢?”

“阿謀導演想找李雪建和範韋,我推薦了趙本衫…但本杉大叔最近幾年有點麻煩…”

徐爭點了點頭…

演而優則商不失為一條出路,但偏偏本杉大叔去碰了一條不該碰的路,交友不慎,站隊錯誤…

……

《北西》作為薛小璐的第二部電影,宣傳待遇比《失戀33天》高多了。

這個待遇指的是媒體關注度,《失戀33天》那會還得靠沈長林出來搏關注度,到了《北西》,有的是媒體主動采訪…

首映儀式,來了一堆媒體、電視台…

沈長林跟徐爭是後半段才到的。

薛小璐正在接受采訪:“其實拍攝之前,我也有疑惑,因為沒有男人會對孕婦有欲望!市場上就很難有所回報。”

“長林建議我做成喜劇!”

“赴美生子、郭美美炫富現象,因為去美國生孩子一般都有些錢…”

首映儀式,徐爭比沈長林更受關注,畢竟《泰囧》13億票房神話,他才是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