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的問題,除了李庠心中過於擔心外,別人還真不怎麼擔心,就連了解太平大島規劃的王明陽也沒有太過在意。
他不知道太平大島上的土壤危機,並不會將之列為致命問題之一。雖然他對李庠堅持不大力發展糧食種植業的決定並不是很讚同,但也不會強烈反對,因為僅僅靠買,足夠太平國的正常運轉了。
“現代社會,都喊著講人權,即使糧食依舊可以當作戰略武器,也都是在轉基因、生產成本和期貨市場上下功夫,很少利用饑餓來單獨做武器的了。世界糧食產量的大增,使得饑餓遠離了主流社會,也造就了糧食的相對過剩。歐美控製的糧食出口市場不會輕易用饑餓來封堵每年數億噸糧食的巨大利益缺口。
人道救援也從來不禁止糧食的流動,凡是牽扯到人們生存權的一些問題,很容易就會讓國際輿論的主控權顛覆。在局部戰爭下,糧食禁運的問題不用太過考慮。”這不僅是王明陽一個人這麼想,太平國的其他高層也是這麼認為的。
“要是日本人搗鬼,卡我們的海上生命線,讓我們的糧食供應出現問題,也容易引發動蕩。除非我們加大糧庫庫存量。”倒是一些不了解具體情況的國民擔心糧食危機,有不少人直接在太平國的網絡參議會上提出道。
在太平小島時期,人口並不多,有什麼重大決定的時候。很容易湊起全體國民大會來商討。但隨著太平大島上人口的增多,每次重大決議時,根本無法把人們都召集起來,代表會就不可避免了,但為了捍衛國民參政議政的權利和進到公民的監督義務,網絡參議會議模式逐漸流行起來。
每個公民都有自己神聖的一票,讓執政者來傾聽他們的聲音。
這樣的模式放到那些大國或許有些水土不服,但用在太平國現在這幾十萬的小國中卻是很便捷實用,尤其是太平國沒有那麼多的曆史因素沉積,利益關係並不錯綜複雜。使得網絡參政的效率大大提升。至少使得他們親自選出的代表能準確及時的表達他們的意願。
“手中有糧心不慌。”部分參政熱情高漲的太平國國民潛意識中依然流淌著華夏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寶貴經驗。
他們重視糧庫建設的的建議很快被放到了國民代表大會中討論。也很快得到了答複,5座大型地下糧庫的一些消息逐漸對民眾開放。
太平國的地下洞穴從來就不缺,甚至在太平大島的建造過程中,李庠就已經規劃了各種用途。
那5個巨型地下洞穴從構造上就是為糧庫準備的。無論是防蟲、防濕、防火以及運輸等方麵都做了相應的構造調整。再大的工程量也不過是李庠順手而為的事情。甚至連各種設備,李庠也陸續自己搞定,隻需要稍加調試。就很快投入了使用。
5個糧庫都可輕鬆容納超過百萬噸的各類糧食,比起一些天下第一糧庫來還要大,現在正在被慢慢的填滿。李庠特地調配了六艘五萬噸和2艘十萬噸級的運糧船,穿梭在世界各產糧大國。
參觀的民眾看著滿倉的各類糧食,心中的石頭很快落地。哪怕是太平國人口超過了百萬,填滿了的這些糧倉也能供應全體國民敞開了吃上兩年。
除了那些特殊的大肚漢,一個普通人放開肚皮吃,哪怕是隻吃普通的糧食,一年也吃不了一噸糧食。更何況,在肉蛋奶等物資的豐富現代社會,人們對普通糧食的需求在縮減。這個儲備糧的供應能力會更強,即使國民人數再多點,也不怕。
王明陽心中的底氣更足,麵向民眾展露出來的隻有5個糧庫,而李庠向他展示的是9個。除了1個隱隱約約的被外界猜測為軍用糧庫外,其他3個都是遠超外露糧庫的龐大所在。
“至少能保障一千萬人揮霍一年的糧食。”這才是李庠最初確保糧食自足前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