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糧食、外患(2 / 3)

無糧不穩,為了防止意外和敵人的破壞,處於國家戰略安全的考慮,相關信息屬於太平國的國家機密之一,日漸充實起來的糧庫庫存,已經足夠王明陽不為糧食擔心發愁了。

“可肉蛋奶、水果蔬菜的需求在大幅度上升,已經成為了國民幸福指數的很重要的一方麵。我們僅僅儲備糧食是不夠的。”糧食的問題一壓下去,食品的其他問題隨之又被人提出。

“儲備肉類的地下冷庫正在建造中。”這是官方向民眾解釋的話,實際上地下大型冷庫早已經建好了,僅僅儲備普通肉類的冷庫就有4個,這還不包括冷藏海產品的。隻是李庠的動作太快,有些驚駭世俗,選擇低調了一點。

太平大島上已經到處長滿了植被,草地遍地都是,但同樣的原因下,不會發展畜牧業,一樣要全靠進口。西方世界的牛羊肉進口很方便,華夏人喜歡吃的豬肉也可以直接從本土進口一等品,隻要李庠掏錢,這些都可以輕鬆解決。

這些足夠應對意外情況下的封鎖,而進口的大量罐頭食品彌補了保質期帶來的最後問題。

隻有保質期太短的水果蔬菜和蛋奶類是沒法保障意外的發生,除了同樣用罐頭類來彌補這個遺憾外,李庠還在那份超級城市的規劃中,把很多新種植的樹木的樹種改成了果樹和一些經濟作物樹種,誓要把未來的超級城市打造成瓜果飄香的樂土。

在李庠的不斷改造下,太平大島的高山和一些特殊山穀的山地地形使得可以的種植果樹品種已經超過了它所處的緯度,從北方的蘋果到更南方的香蕉,在進口土壤的嗬護下。都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而那些最先開辟出來的進口土壤耕地上,優先種植起了日常食用的蔬菜等,在這段時間的努力下,在保障無各類汙染的前提下,已經可以供應15萬人口的日常用度了。隨著耕地麵積的擴大,用不了多久,普通蔬菜的供應即使在人口暴增的情況下,也不會再是難題。

早已經不是難題的是現在太平國唯一不需要大量進口的海產品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雖然太平大島沿海的海產品因為李庠的食品安全擔心而禁止打撈,但太平國的海洋捕撈產業卻是發展的極為迅猛,提供的稅收一度占到了太平國常規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這一段時間內。李庠陸續在太平大島外圍點綴的大大小小的8個小島擴張出的海域已經給太平國提供了廣闊的漁場資源區域。而李庠不斷拿出的遠洋船隻和設備也大大的促進了太平國遠洋捕撈業的發展。在不需要為出口考慮,優先供應國內的情況下,太平國的海鮮極其實惠。凡是來太平國探親旅遊的本土人對之印象格外深刻。吃廉價的海鮮大餐竟然成了一些開通了來太平國旅遊路線的旅遊團的主打宣傳口號之一。

除了國民享受到了廉價海鮮外,大量的海產品還直接進入了李庠早就規劃好的8個巨型地下冷庫當中。成為了太平國應對危機的食品戰略儲備中的一份。

李庠籌備了很久的一直延伸向地下數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立體構造規劃。已經讓大大小小的地下洞穴擠滿了太平大島的地下空間。隻需要劃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完善太平國的食品戰略儲備。就連太平國新開辟的兩處鹽場新生產的食鹽都可以單獨一個地下洞穴倉庫儲備了。

每一個巨型洞穴在被地下通道分割連接後的小洞穴更適合細分,方便管理,諸如糖、咖啡、茶葉以及酒類等物資。即使無法占滿一整座巨型地下洞穴倉庫,不會用洞這個計量單位來稱呼,但也都是以倉庫這個單位來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