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鋼鐵廠開工了(2 / 3)

但農業部的另一大項的資金空缺,卻是靠農業部自己填不滿的。

太平國即使有了太平大島,也不過是剛擺脫了鄉鎮的水平,從人口方麵來算也隻有本土一個市的規模,從地域上來看。麵積也不算多大,還不到本土最小的省的三分之一大。一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分布的河流湖泊現在還沒有填滿水,恢複到李庠設定的理想狀態,還談不上水利水電等建設,但水利部門的體係卻已經架設了起來,隻不過歸於農業部管轄。

在太平大島出現前,李庠就已經設計了完備的水域網,河流、湖泊甚至沼澤、泉水、地下河流都已經搭建完成,但是水利並不僅僅靠天然環境就能萬事俱備的,河流也不可能直接流淌滋潤每一寸草坪。人工設施和設備都需要一一布置,甚至李庠還特地留了一處水電站站址,在不影響周圍大環境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空間的海量水資源來發電。

一個個的水利規劃和計劃,都是需要金錢來支撐的。對李庠來說,這些設備基本上都是免費的,但不知情的梁書平看看自己這個一直沒有什麼產出的農業部,開口申請的時候,總是有些不自在。雖然手中的權力不小,但平時的時候,他還是很羨慕資金極為豐富的工業部。

“工業部錢多了沒處花,連高爐都能建起來當擺設。”不少人和他的想法一樣,對工業部的一口氣建了3座高爐卻利用不起來抱有意見。

對此,背了黑鍋的張建設隻能朝李庠訴苦。

其實他也明白,李庠做出暫緩3號高爐開工的苦衷。

高爐一旦運行,就輕易不停,停一次爐很麻煩。尤其是1、、3號爐這樣立方米超大規格的。很多高爐經常是十幾年不中修的一代爐齡,華夏本土的高爐一代爐齡雖然很多不足十年,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停下來的。這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運轉,畢竟現在太平國對於鋼鐵的需求並不是很大。

工業生產體係不是那麼好建設的,李庠空有世界上最好的儀器,找不到那麼多的人才。隻能從點到麵的一點點發展。僅僅第一鋼鐵廠的兩座高爐日產超過萬噸的生鐵就足以滿足下遊產業的需求。

現在太平國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高精尖項目上,對於鋼鐵的需求並不大。就連鐵路、建築、造船、機械加工等需要鋼鐵多的行業,也不需要那麼多的鋼鐵,直接由李庠提供成品了。

李庠的成品傾銷直接使得太平國鋼鐵廠的鋼滯銷了。普通的粗鋼早就被華夏本土和印度阿三擠沒了市場,而優質鋼和特種鋼的市場也不是那麼快就能打開的。別人對太平國自產的鋼鐵還有些信不過,甚至有人對太平國的安全狀況表示擔憂。

若是一旦太平國開戰,買賣還如何交易?一時的金錢的損失在相對正規的國際交易法則麵前還好說一些,但重新調整貨源以及打亂生產計劃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

考慮到這些鐵礦石除了部分是進口的巴西鐵礦石外,其他都是摻雜著不足疊加次數的時空地球的水分鐵礦。可能存在著未來的安全隱患,李庠才堅決不允許向本土傾銷。所以麵對著華夏本土每年超過1萬噸的鋼鐵進口量,李庠也隻能眼熱一下,定下了隻向其他國家傾銷的指令。

對這個指令並不是很理解的太平國商務部采取了低價傾銷的策略才算在全球消化了大部分鋼鐵,但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現實下,滯銷狀況還是得不到太大緩解,於是李庠本來規劃的太平國大煉鋼計劃隻能暫緩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