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鋼鐵廠開工了(3 / 3)

第一鋼鐵廠不光3號高爐停著,還有座配套的3噸轉爐和1座噸電爐照樣沒有投入運行。同樣。第二鋼鐵廠也存在著不少的產能浪費。

第二鋼鐵廠是以廢舊鋼鐵為原料的電爐生產為主。

對於電能,太平國就一直沒有缺過。不需要燒煤。也暫時用不著核電,空間地球中豐富的油氣資源就足夠李庠浪費的了。用於快速燃燒的電站,甚至這些油氣資源都不需要疊加,可以供應全球的那些燃料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照搬到了小小的太平國,輕輕鬆鬆就爆表。

太平大島上明著的3個燃油燃氣的大型電廠。現在都是超百萬千瓦級別的。另有掩人耳目的3處地下電廠裝機功率也有三百萬千瓦,另有各處零散布置的燃料電池、太陽能、地熱、風電、潮汐能等新能源利用,總裝機容量超過了九百萬千瓦,若是滿負荷發電,一年算下來是世界人均用電量冠軍的兩倍還多。用於那些耗電大戶是綽綽有餘。

倒是世界廢舊鋼鐵資源雖然豐富,但各國都首先滿足自用,加上環保問題,在工業部副部長丁文翁的規勸下,第二鋼鐵廠原定規劃的八百萬噸產直接縮水了一半,而把重心放到了特種鋼生產上。

若是說空間地球提供給李庠最寶貴財富的話,各種材料的配方無意是其中之一。

材料是奠定一個時代的基石。那些需要用海量的資金和精力加上一點運氣堆積出來的材料配方,是每一個國家排在前幾位的最高國家機密。隻要看看歐美國家有些合金材料能保持幾十年的先進性就知道這些材料配方和生產流程的重要性了。

這些也是李庠最不擔心過時的,那些正在整理的原始資料更是提供了未來材料發展的重要參考。

隻需要調出幾樣配方,就足以讓第二鋼鐵廠賺得盆滿缽滿,至少華夏本土不介意把這些產能全部吞掉。

正是考慮到了華夏本土的需求,李庠才特意不用空間中的摻水廢舊鋼鐵。

“如果這樣大量向本土傾銷特種鋼,也不是好事。”丁文翁在規勸李庠縮減產能的時候,就曾經提出過這樣的意見,“本土現在年進口特種鋼不過在百萬噸左右,這樣大量向本土傾銷,容易擠垮本土正在成長的特種鋼產業。即使向其他國家傾銷,這樣的數量也容易引起國際市場的波動。能夠更容易買到的特種鋼,會助長買辦思想。”

所以第二鋼鐵廠雖然擁有4噸級的直流電弧爐、噸級的中頻感應電爐、4噸級的電渣重熔爐這些大家夥,卻同樣沒有滿負荷運轉。

“最大最先進的並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李庠曾忍不住為自己當初的土豪氣息而感歎。

“隻要這些設備在,總有一天會充分展露出它們的價值的。”不了解李庠手中還有大量鋼鐵成品的張建設倒是對太平國未來的鋼鐵行業發展充滿了希望。

最近三個月,太平國僅僅在鋼鐵出口額就達到了3億美元。

這還不到太平國工業產值的十分之一,太平國的工業規劃中從一開始就不是打算靠著出售這些材料來獲利的。

“高精尖才是高附加值的買賣!”李庠一開始就定位了太平國工業的發展方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我們要做別人做不了的,做推動生產力的先鋒。”

他口中調侃的別人,很大一部分是指向華夏本土。

“彌補華夏本土的高科技發展短板,帶動華夏民族科技的騰飛!”別人不知道的是,李庠心中一直暗暗藏著一個念頭,正準備借助空間地球這個難得的金手指,爆發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