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普通”的調料和“簡單”的烹飪方式(1 / 3)

“下廚環節”開始!

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BY柳乘蔭

先是屏幕中彈出“製作展示”是個黑色楷書大字後。

畫麵中,製作佛跳牆所需的材料被陳列在鏡頭下。

與此同時,一陣悠然的背景音樂響起。

說是“悠然”也不準確。

其明麵上聽起來還是悠閑、輕快,如同去接孫子放學回家的老奶奶。

然而你聽了這個音樂一會兒後,你會發現.......

好吧,如同“去接孫子放學回家的老奶奶”,這點沒錯。

然而, “老奶奶”雖然步子不快,但她的心卻很“快”,她仿佛很久沒有見到自己的孫子了,十分想念,好不容易有了機會,她因為迫不及待地想見到自己的孫子,所以才選擇親自去接。

這個背景音樂,當你聽了一會兒後,你會發現那看似悠然的音樂下所潛藏的躁動。

感受著音樂下隱藏的躁動後,你會產生一種“饑渴感”........

柳乘蔭給這首曲子取名為《食指悸動》。

(參考《舌尖》配樂之《春意盎然》,長音部分拉長,輕快部分降調且加快)

華國有個成語叫“食指大動”。

指看到好吃的東西時貪婪的樣子。

而這首背景音樂是柳乘蔭在做菜的過程放的,菜還出來,所以這裏用的是“悸動”,等菜出來了就能“大動”了。

展示全部食材的鏡頭大概持續了五秒。

隨後,每個食材給個特寫,每當特寫給出時,畫麵中,食材周圍“留空”處都會出現關於該食材的介紹信息。

不過,為了節約時間,一些體積比較小或不需要太多文字介紹的則會多個同時出鏡。

每個特寫鏡頭大概隻維持兩秒左右。

這兩秒自然不夠觀眾看完所有內容,這兩秒是用來給觀眾施展“暫停大法”的。

細心的人會發現, 柳乘蔭所使用的食材大抵與先前的“四星”佛跳牆相同,但又有些差異。

這些差異,有的是因為柳乘蔭發現了能讓這道菜更加完善的方法從而改良了菜譜的緣故。

有的則是柳乘蔭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食材,隻能用別的來“湊合”一下, 然後根據用來“湊合”的食材從而改良了菜譜的緣故........

特寫介紹食材的流程結束後。

好戲開始。

主鏡頭鎖定了柳乘蔭前方的案板。

每當柳乘蔭的手離開鏡頭範圍,去取食材時,畫麵中會彈出來自其他拍攝鏡頭的“畫中畫”,以此追蹤柳乘蔭手上的動作。

在柳乘蔭手中,一樣樣食材被他用各種方法清洗,然後使用切除、醃製、摘除等方式處理掉那些不適合食用或會影響食用的氣味、味道,甚至直接是某些部位。

期間,柳乘蔭展示了自己刀工。

柳乘蔭的刀工十分“樸實無華”。

但十分精準、快捷,沒有任何多餘動作,且富有節奏感。

觀眾看著、聽著便覺得享受。

然而,柳乘蔭卻不打算給這種重複性工作太多鏡頭,展示了一些用刀子處理食材的手法後,便將其跳過。

這讓觀眾感到遺憾不已。

好在可以倒退、循環播放。

佛跳牆裏用到了大量的山珍和海味。

絕大部分的山珍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就會有很多苦味,其內部甚至還會夾雜著泥土,

而海味更不用說了,處理不好便會留下一股腥臭味。

特別是海參!

海參算得上是一種高端的食材了。

但這種食材上限很高,下限也低得離譜!

海參內部有著很多零碎的沙子、腥臭的內髒、消化了一半的食物,那凹凸不平的“肉”內部裏也積累著很多難以清洗的髒東西。

如果處理不好的話, 那麼用它做出來海參菜品, 單單是烹飪過程所散發出來的氣味就會讓人“欲仙欲死”,至於吃的話, 更是隻要入口就會讓人吐出來。

一般來說,想要將其完全處理好,通常需要在去除其內髒和吸盤後,用大水強力衝洗多遍,直到清洗出來的水從黃色變成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