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軍工係統,有國家給托底,幹好幹壞工資、福利都不缺,可以年年旱澇保收,誰不想過這樣的日子?
一旦被推向市場,缺了國家的托底,就等於斷了奶的娃子,幹好了倒也罷了,萬一沒幹好怎麼辦?
自己的前途毀了不,還得被全廠上下戳著脊梁骨罵上一輩子。
是以,沒人願意撇開舒適的安樂窩去直麵淩冽且毫無預料的寒風。
基於此,西南兵工局對109魚雷項目實際上非常曖昧,即希望這個項目能推進下去,直至成功,因為等於填補國內空白,算是給西南兵工局長臉。
同時也覺得要是推進不下也無所謂,因為這就等於堵住漓東機械廠拖延改革的最後借口,倒逼漓東機械廠不得不進行民用化轉型,從而邁出西南兵工局內部改革的堅實一步。
正因為如此,西南兵工局對杜衛國這次西南兵工局之行的態度就是能幫就幫,實在幫不了就隻能聳聳肩表示愛莫能助。
而從情況的發展來看,早已超出西南兵工局的能力範圍,不想愛莫能助都不行。
所以這次周偉跟杜衛國的見麵,除了告知其109魚雷項目事實上的終結之外,還肩負著向其傳達局裏領導的意見,那便是趕緊回到漓東廠,安安心心搞民用化轉型。
本來周偉已經懷著沉痛的心情將噩耗完,正準備換一副威嚴的麵孔將局領導的意思轉達給杜衛國,卻在這個當口受到來自漓東廠技術突破的電報。
一時間就跟被水流憋脹的橡膠管兒,老臉一陣的通紅,最後隻能將手裏的電報交給身旁的杜衛國:“老杜,這是你們廠剛發來的電報,你是廠長,覺得可信性有多大?”
周偉剛才的吃驚,與看電報時的失態,可是半點兒不差的落到杜衛國和溫林的眼睛裏,雖然兩人也很吃驚,但麵上卻沒有表現出來。
原因很簡單,他們兩人心裏也在打鼓,連西南兵工局都很難辦到的事兒,廠裏怎麼解決的?畢竟在這裏沒人比他們兩個更了解漓東機械廠了。
不過心裏打鼓歸打鼓,杜衛國從周偉接電報的氣勢卻一點兒也不弱,旋即掃了一眼電報,消瘦的麵龐扯出一絲欣慰的笑,一邊把電報遞給身旁的溫林,一邊衝著周偉道:“我還在西南兵工局工作的時候就了,不要看下麵的基層單位,實踐證明我當初的這句話是對的,漓東廠雖然在西南兵工局係統內不是最突出的,卻也是有些藏龍臥虎的能人!”
著指了指溫林手上的那封電報:“這就是證明!”
話音未落,溫林便將杜廠長的話頭兒給接了過去:“沒錯,雖然我們漓東廠整體實力並不強,但在技術方麵還是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的,就比如我們的技術科長秦意斌同誌,就是十個經驗豐富的老專家;還有以張明莉為代表的幾名新進廠的大學生,也已經成為我們廠的技術骨幹,很明顯他們在這次技術問題的解決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頓了一下,溫林緩了一口氣:“所以,這樣的成績完全符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