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大結局(1 / 2)

工業品和手工業品的稅收,在帝國的財政收入之中,從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到占比10%,花了大約十五年的時間。

但是,占比從10%飛漲到50%,隻花了五年時間。其中,紡織業、煉鋼業和水泥業,可謂是功不可沒。

尤其是紡織業,隨著64梭的先進紡紗機超過了百萬台之後,紡織業正式成為華夏帝國的支柱型產業。

物美價廉的機織棉布,不僅暢銷國內,而且,在東南亞、南亞也是供不應求。

至於水泥業的發展,主要是修官道和修穀物曬場的需求異常之旺盛。

要想富,先修路,乃是不爭的事實。

在玉柱的規劃下,全國範圍內,共征用了2000萬人次的徭役,修通了五縱五橫的十條大動脈型的主要官道。

官道的修通,讓貨物的海陸聯運由夢想,變成了現實。

農家門前的穀物曬場,並不在玉柱的規劃之中。

但是,大地主都這麼幹了之後,讓苦於糧食和泥土分不清楚的自耕農,也跟著學習了這種好方法。

以往,沒有水泥曬場的時候,農民隻能在黃土場地裏曬糧食和穀物。

糧食和穀物雖然曬幹了,但是,沾了很多洗不幹淨的黃土,白米成了黃米。

用水泥鋪平的曬場,雖然成本高了一些,但是,沒有馬車的碾壓,用二十年來攤平成本,其實也沒貴到那裏去。

煉鋼業的發展,軍工倒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菜刀、各種鐵製農具,甚至是打穀機,逐漸普及後,銷量變得異常驚人。

實踐證明,隻發展軍工的工業化,屬於是瘸腿的工業化,肯定無法長久。

正經的工業化,就是民用工業和軍事工業,齊頭並進。

從民用品上賺的錢,培育的技術,可以反哺軍事工業的投資和技術的不足。

工業的飛速發展,讓小農社會麵臨急劇的解體變化。

見時機已經成熟了,玉柱果斷的免除了西域、甘肅、雲南、貴州和陝西的田賦。

當然了,在西部逐漸並縣的過程中,各地的警察局也逐漸做到了一村一輔警的程度。

有輔警駐村,村裏的動靜,就可以隨時掌握了。

在不知不覺中,原本掌握在各地知縣手裏的司法權,逐漸被異地管轄的法院所取代了。

玉柱深知司法地方化的弊端,在他的刻意安排下,甲縣的訴訟案子,一律由乙縣的法院負責審判。

法院搬不走,但是,法官們每年一次集體輪換,這就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地方幹預司法。

大清的司法體係,其實不是純粹的大陸法係,其原則是有律遵律、無律循例。

這就為全麵推行判例製的海洋法係,創造了條件。

帝國的國力蒸蒸日上之時,玉柱逐漸把皇子們都分封了出去,京城裏隻留下了軒玉。

大臣們私下裏一致猜測,隻怕是要傳位給皇長子佟軒玉了吧?

這一日,玉柱忽然召見了全班軍機大臣,公開說:“朕打算傳位於皇長子。”

“皇上,萬萬不可,帝國不能沒有您啊。”周筌第一個跪下了,苦苦哀求玉柱。

“皇上,臣死也不敢奉旨。”張廷玉跪慢了一點,心理暗暗懊惱不已。

“臣懇請皇上,收回亂命!”蔣盛梗著脖子,據理力爭。

馬齊的年紀已經很老了,反應也遲鈍了許多,他顫顫巍巍的跪下,放聲大哭:“皇上,你莫非是想盛世就此終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