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袁天罡,唐初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隋朝時曾為鹽官令,入唐為火山令。
著作;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和李淳風共著)《袁天罡稱骨歌》等。
俱正史所述。
袁天罡在洛陽曾給杜淹、王珪、韋挺三人相麵,預言杜淹將以文章顯貴而名揚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將官至五品;韋挺麵相如虎,將出任武官。
並預言三人為官後都要遭貶譴,屆時大家還會見麵。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杜淹以侍禦史入選天策學士;由太子李建成舉薦王珪當上五品太子中允,韋挺出任武官左衛率。三人正當仕途一帆風順時,沒想到受宮廷政變牽連一起被貶雋州。
之後,果然在這裏又遇到了袁天罡。
袁天罡再次相麵預測“公等終且貴”,最後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結局後來驗證都不出其所料。
到唐太宗貞觀初年,袁天罡以相術預測已是名揚天下。
後來,唐太宗李世民召見袁天罡對其相術之精奇深奧大為稱讚,並問他:“古有君平(漢朝嚴君平,奇術大師),今朕得卿(得你),何如?”
袁天罡回答說嚴君平是生不逢時,臣要比他強得多!
之後,李世民在九成宮讓他為貞觀重臣張行成、馬周等人看相,所預測後事無不準確不過,當李世民問袁天罡師出何門之時,袁天罡卻一臉嚴肅,神態恭敬道,“回陛下,臣一生所學,在外人來看神奇莫測,但在老師眼裏卻連皮毛都算不上。”
李世民聞言,神色大驚,袁天罡一生所學,神鬼莫測,觀天下大勢,尋龍探穴,為人占卜福禍的本事,可謂驚天地,泣鬼神,鮮有人敵,如今,他卻說,自己所學在家師眼裏,隻是皮毛,這如何不讓李世民驚奇?
再說說玄武先生的半個徒孫,也就是袁天罡的徒弟李淳風。
傳說中袁天罡與李淳風二人的關係有多種版本:袁天罡是李淳風的師父,他們都是隋末知識淵博的高道。
袁天罡曾經舍居於閬州蟠龍山前,李淳風因久慕其名,便帶著條金自遠而來,拜於門下。另一種傳說則說袁天罡與李淳風乃是同窗好友,時常聚首論易,談天說地。還有同門師兄弟等等說法。但正史並沒有記載二人的關係,應當並無特殊關係。
李淳風,唐代天文學家、曆算學家,岐州雍人(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唐初曾任太史令,他是中國古代科學家和曆史文化名人。
李淳風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陰陽學等。
這兩人在當時著下無數名作,流傳至今。
其中以《推背圖》最為耀眼!
也是當代震驚整個世界的預言神書之一!
雖然,比起諸葛孔明所著《馬前課》有所不如,但也算是當今難得的預言書之一!
《推背圖》,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當時兩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風和袁天罡編寫的。
李淳風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沒想到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後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泄,還是回去休息吧”,因此這本預言奇書得名《推背圖》。
《推背圖》共有六十幅圖像,每一幅圖像下麵附有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預言了從唐開始一直到未來世界大同發生在中國曆史上的主要事件。
而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曾對《推背圖》作了批注。
金聖歎序;
謂數可知乎,可知而不可知也。謂數不可知乎,不可知而可知也。可知者數,不可知者亦數也。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數,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數也……對於古人的神馬阿爾法,卡你媽,呼呼也,不再多寫。
不過,這叫‘金聖歎’的家,倒也是個神人,他將推背圖翻譯出來後,三百多年後的今天,當人們再翻讀金聖歎翻譯的推背圖時,震驚了!
《推背圖》第二十七象,庚寅,坤下震上豫。
惟‘日’與‘月’,下民之極。
應運而興,其色曰;赤。
頌曰:
枝枝葉葉現金光,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東岸上光明起,談空說偈有真王。
金聖歎翻譯:此象主明太祖登基,(上麵唯日與月,日月並在一起,讀明!)。太祖曾為皇覺寺僧人,洪武一代海內熙洽,天下大平。
時間: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先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後,在南京應天府(應運而興)稱帝,國號大明(其色曰;赤,赤為日,日為明。江東岸上光明起,指的便是明朝)。同年,命徐達、常遇春等北伐,攻占大都(北京),元順帝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