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麵,就不多寫了,總之,這本書在中國曆史上,震驚整個世人。
著作此圖的李淳風與袁天罡二人,不得不說,對於預測之術,可謂達到了何種境界!
而這兩人的師父,玄武先生,更是一代天驕,在當年,一身有關風水學的本事,隱隱蓋過了上古鬼穀派!
民間傳聞,有一天袁天罡與李淳風出去遊玩,碰見一顆扒權樹長在他們行走的必經之地上,於是,兩人就坐在樹下歇息。
他們剛坐下看見遠遠過來一個人。
此人麵相精奇,隱隱與天地融合在了一起。
那時,袁天罡年輕,道法輕微,看不出這人的異常,便對李淳風說,“李兄,咱倆算一算,看這人是從樹的哪一麵走,看看誰推算的準。”
李淳風聞言,便說道,“好呀。”
兩人掐指一算,一個說是走左麵,一個說是走右麵,不想那人過來後,不走左,也不走右,二話不說上了樹,從兩根樹杈中間踏了過去。
袁天罡和李淳風十分驚異,急忙問那人,“你怎麼不走路從樹上走呢?”
那人含笑,說道,“這叫‘大路朝天,不走兩邊’!你二人皆以為看破天機,可哪知,天機豈是如此就被看破?”言罷,便拂袖離去。
兩人聽了,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兩眼瞪得梨一般大,而後,趕緊追隨那人而去,高呼‘神人,我兩願拜你為師,學那奪天地造化的天相術……”
故事就是這樣。
玄武先生,一生傳奇無數,神龍見首不見尾,平常人根本難以見上一麵,他收袁天罡和李淳風為徒,實乃天意,天意不可違,玄武先生便圓了這樁緣份。
那袁天罡與李淳風生來,便有大使命等待著他們。
他們這一生,注定要為唐朝服務,推動唐曆史發展,少了二人,不可!
若玄武先生逆天抗命,對他今後的修煉便會種下無盡魔種,實乃不值。
而吳王為映月公主尋找的風水大師,玄武先生,隱隱算到那位映月公主,與自己有著莫大淵源,這種淵源讓他也都算不清楚,無奈,隻能順從天命,為其設計陵墓。
玄武先生接下吳王的旨意後,便帶人到七星山勘察風水,不料,來到東海城這個地方後,玄武先生的境界竟隱隱出現了一絲悸動。
等到了七星山後,這種悸動的感覺則越來越明顯。
以玄武先生此時的境界,自然知道這種悸動因為什麼。
“哎,看來,這映月公主果然是我證道的關鍵所在,多少年了,突破靈帝境界有望了。”玄武先生壓住心中的悸動,便開始觀察七星山的地形。
玄武先生站在一處山坡坡頂之上,看向那被渭南湖環起來顯得有些孤立的一片山脈,他眼中閃過一絲微微的紅光,隻見七星山的星相格局呈現在他的眼裏。
七星山一共七座,因為麵朝七勺星,所以當地人稱為七星山。
而七星山正前,則是一條連綿不斷的湖水。
風水上有種說法,山脈似龍脈,如果旁邊沒有環形的湖水,稱之為地龍。
如果一旁有湖水環繞,稱之為旱水龍。
而七星山的風水格局,正是這旱水龍。
從玄武先生這個角度去看,渭南湖剛好那將七星山給環住了。
因七星山是環起來的,正中央相當於一個盆地。
恰好,那渭南湖,又將七星山環在了裏麵。
這種地勢結構,在學術上稱之為二龍戲珠之勢。
旱龍和水龍相互照應,隱隱將七星山盆地給拱了起來。
如果裏麵埋人,或是在渭南湖周圍建造房子,依山旁水,乘龍之勢,其後代,或是居住在這裏的人們不發都難!
以陰宅風水學論,墓地風水最好是背靠主山,山環水繞;主山來龍深遠,氣貫隆盛,左右要有山脈環護,或者左右前後另有砂山護衛,這樣才能藏風養氣。前麵要有水相繞,水不宜急,天門要開,地戶要閉。逝者安息,生者安心,勿論風水是否會福蔭子孫,人旺業興,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擇一塊吉祥福地,錯不了。
這是風水裏,相對來說,選墓穴最好的地方。
而這七星山的風水,的確是山環水繞,七星拱照,絕對是福萌子孫的風水佳地。
玄武先生暗暗點頭,沒想到那吳王眼光竟然如此的好,替映月公主選了一處這樣的墓地。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