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天物!”
“這群狗日的東西,真應該被千刀萬剮!”
當王小濤的目光,落到其中一堆瓷器碎片上的時候,雙目之中,已經盡是滔天怒火。
也幸虧,那些挖礦的沒有在現場,不然的話,怕是立馬就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把這些人,給暴虐一頓。
“這可是花釉瓷啊!”
“唐代的花釉瓷腰鼓!”
“目前的話,隻有故宮博物館,收藏有一件類似的,除此之外,再無其它。”
“然而就這麼,被那群狗日的東西,給破壞了!”
“這可是能夠名列一級甲等文物,永遠不得出境展覽的國之重寶,卻被你們這些狗東西給破壞了,就應該一個個的,都給千刀萬剮了!”
蹲下來,將這一塊塊的瓷器碎片撿起來時,王小濤那叫一個心痛。
花釉瓷是唐代瓷器中的一個創新品種,是在黑釉、黃釉、黃褐釉、天藍釉或者是茶葉末釉的基礎上,裝飾以天藍或者月白色的斑點。
器型種類繁多,有罐、有壺、有瓶,另外還有盤、腰鼓等,其中以罐、壺為主。
其中以腰鼓最為罕見,目前的話,已經發現的唐代花瓷窯腰鼓,僅僅隻是故宮博物院,有一件收藏。
墓室內這件碎掉的,但從碎片的情況來看,要遠比故宮博物院裏麵的那件更大,而且做工也要更加精致。
如果是完整的,價值要遠超故宮博物院裏麵的那件,但是現在卻被破壞了。
目前的話,發現花瓷窯的地方,主要都集中在河南,五處花瓷窯遺址中,有四處都在河南,發現中最早的十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河南鷹城郟縣發現黃道窯遺址。
再往後,陸續在山城的魯山,以及內鄉、禹縣,以及晉省交城四處,發現了花瓷窯遺址。
故宮博物館裏麵收藏的那件,截止目前,是當世唯一的花瓷腰鼓,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郟縣黃道窯遺址發現的,因此黃道窯也被認為,是腰鼓的產地。
唐代南卓《羯鼓錄》中,曾經這樣記載過,“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這讓故宮博物院和豫省博物館,在七十年代進行聯合調查魯山窯,對腰鼓的產地究竟是郟縣黃道窯,還是魯山窯,進行最終的認定。
於魯山窯遺址,發現了五塊腰鼓碎片,無論是胎色、厚薄、還是凸起的弦紋、以及斑點裝飾,都完全一致,由此《羯鼓錄》中有關“魯山花瓷”之說,得到了證實。
另外再禹縣鈞瓷廠,也發現了唐代花瓷窯遺址,采集的標本中也有腰鼓碎片,有色斑點形質與魯山窯相同。
在晉省交城發現的唐代花瓷窯遺址,腰鼓碎片區別與禹縣花瓷窯和魯山花瓷窯,比起兩處花瓷窯遺址的腰鼓碎片來,這裏遺留下來的花瓷碎片,胎略薄、形體更小、另外斑點上還會有明顯的筆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