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已經立項了。
攝影、副導演、美術、燈光、演員都已經空好了檔期。
但是張岩卻沒有給他們提供劇本,也沒有正式召集他們,隻是讓所有人做好準備,等待一個月內開始拍攝。
一周過去了,《流浪地球》已經翻譯完成。
畢竟《流浪地球》原著也不過是兩萬多字的一部中篇,就算是張岩合理化修改之後。
有根據自己的大師級導演的附帶的能力對原著進行了一番文化學修改,這部的長度也不過四萬字罷了。
因此,僅僅一周時間,張岩便和石磊特合作完成了《流浪地球》的英文版翻譯。
翻譯完成之後張岩要求石磊特千萬幫自己保守秘密,石磊特自然是果斷答應了下來。
隨後在北美最大的科幻網站未來星空上。
一個名為瓊恩·斯通的新人賬號,為發表了一篇名為《流浪地球》的科幻。
當迅速引起了該網站的一陣轟動。
隨後,很快有人查出了這個新人賬號的ip地址位於美國的馬薩諸塞州。
無數人驚呼,偉大的科幻又回來了。
星空未來網站上到處都是關於《流浪地球》這篇不可思議的科幻還有新人作家瓊恩·斯通的討論。
“哦,我的上帝,這本《流浪地球》,真是太好了,就像時候又一次非常餓的時候吃過的隔壁蘇姍奶奶送來的蛋糕一樣。
老實,我一口氣看完了,簡直胃口大開!”
“哦,我的老夥計,有人最近十年,科幻已經滅亡了,再也不會有上世紀那麼經典的科幻了。
但是,請看看這本來自瓊恩·斯通的《流浪地球》吧,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有趣的科幻。”
“我是一名文物理學的博士,看完了這本科幻,我甚至覺得把地球發射出去。
這完全就是一件可行的事情,尤其是最後的那個計劃書,太瘋狂了。”
“瓊恩·斯通的ip地址定位在了馬薩諸塞州,我猜作者一定是一位麻省理工的高材生。
否則他不可能寫出來這麼如此嚴謹的硬核科幻作品。”
“嘿,我樓上的兄弟,我不同意,這部書除了專業方麵的東西,我們要,他的文筆也異常的優美。
許多地方語言仿佛是一首首優美的十四行詩,我猜這位瓊恩·斯通一定是哈佛文學院的學生。”
“《流浪地區》這部太驚人了,尤其是把故事中的一部分設定在龍國的那些橋段。
合理的同時又非常的具有異域風情,很難想象現在還有這麼好看的科幻。”
所謂的瓊恩·斯通在星空未來發表《流浪地球》自然是張岩的手筆。
這也是張岩想要讓《流浪地球》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一個計劃。
瓊恩連讀有些像張,斯通在英文裏麵就是石頭的意思,瓊恩·斯通就是張岩的化名了。
而這部《流浪地球》能夠在星空未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科幻交流網站一日爆火自然也是張岩利用水軍運作的結果。
不要以為國外的網絡上沒有水軍,國外互聯網發展要比國內起步更早。
國內網絡的那些什麼水軍、軟文、帶節奏、炒作等亂七八糟的一套,最早基本上都是從國外學來的。
為了《流浪地球》能夠在星空起來爆火,張岩可是花了七萬多美刀,雇了所有該網站上活躍的水軍大V。
否則雖然《流浪地球》質量奇佳,但是一個網站上每那麼多帖子,火起來怎麼會這麼容易。
而這隻是張岩的第一步。
他的最終目的就是首先利用“瓊恩·斯通”這個外國馬甲,發表出來《流浪地球》。
讓這群因為國家和民族因素不會去關注並且推薦龍國的老外,全都開始自願當一邊《流浪地球》的水軍。
最後再揭穿“瓊恩·斯通”這個被他們誇了無數次的背後居然是自己這個龍國人。
來一次狠狠地大規模批量化打臉。
《流浪地球》在星空未來爆火的次日,《華爾街日報》、《紐約客》和《加州日報》這三份美國銷量最好的紙媒都開始推薦起了《流浪地球》。
《華爾街日報》上書評人邁克·詹姆斯:
“《流浪地球》我是看過的最好的一部《科幻》,太不可思議了。
你能想象嗎?地球居然被當成了一個飛船,人們駕駛著地球在宇宙間流浪!
瓊恩·斯通,我還不認識他,但是要我他應該得到今年的星雲獎!”
《紐約客》文學評論家卡爾·喬治:
“我不是一個科幻愛好者,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流浪地球》這本科幻吸引了我。
太驚人了,太陽爆炸,即將吞噬地球,人類讓地球停止了自轉,開始了宇宙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