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年變化(1 / 2)

老爸和老媽將小超市經營得這麼紅火,倒是在李丘澤意料之外,每次打電話問起這個,總說“還好還好”,卻沒想好到這種程度。

畢竟是一輩子沒做過生意的人呀。

開這個小超市的初衷,也僅僅是給他們弄個事情幹。

一番了解,李丘澤倒明白了二人的生意經。

老實講, 那一瞬間有些後悔給他們捯飭起這門營生。

不過李振林和鄭梅芳自己卻沒什麼感覺,渾沒覺得累,樂在其中,說這和以前在鄉下種田、養魚比起來,已經清閑得很。

要是連這點事情都不幹,人都得生鏽。

勤樸的人,若得方法,必創積富之家。

“別看這個小店,去年賺了這個數呢。”

月明星稀, 門外的紙牌攤早已散掉,大家夥兒各自回家,熱鬧一天的梅芳超市終於安靜下來,一家三口在店裏搭起一張折疊小桌,吃晚飯。

李振林心裏高興,兒子帶回來的好酒沒舍得喝,開了瓶店裏賣的、還挺上檔次的十二年白雲邊,自己倒上滿滿一杯,給兒子倒半杯,媳婦兒斟一兩。

對於他們家而言,今兒個才是過年,才是年夜飯。

自家人沒必要講究太多,圖的是個氣氛,就著三五小菜,也便喝起來,喝到興起, 李振林有些小驕傲地與兒子談起小超市的營收, 抬起右手, 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收著,大拇指和小拇指翹起,做出一個手勢。

“有這麼多呀。”李丘澤呦嗬一笑,也替父母開心,這毫無疑問是他們這輩子最高的年收入。

難怪越幹越有勁。

想想也便算了,千金難買心情好,真叫他們閑著也閑不住,一輩子務農的勤快人,突然讓他們閑下來,還可能閑出毛病。

這話不是隨便說說,他們身邊就有個例子,老家那邊隔壁的張奶奶她丈夫,前幾年快八十的人咧,雙搶時百多斤的一擔的草頭挑在肩上健步如飛,吃飯得用大海碗,一碗鹹菜便能就下,身體要多好有多好。

這不現在孫子輩混出來了麼, 看他這麼大年紀, 說什麼也不讓他再幹這麼重的活兒, 將老兩口接到武漢住了半年, 一下住壞了事。

具體過程旁人不甚了解。

反正那麼健朗的男老人,說沒就沒了。

這事之後,張奶奶便獨自搬回老家住,也是快八十歲的人,種半畝水田,順便拾掇一片菜園,兒孫們誰也不敢再說接去城裏生活的話,隔三差五回來看看就是。

身子骨依然健朗。

“你爸他呀,都快掉錢眼裏了,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晚上算賬數錢。”鄭梅芳打趣著說。

李丘澤心想那不成了張杆。

說到張杆,兩口子滿是讚譽,春節的時候沒少往過跑,大年初一就過來拜年,年三十兒那天還非得邀請他們一起吃年夜飯,說在飯店整一桌。

雖說小年輕做事有點沒過腦子,但心確實是一片好心。

“爸,媽,你倆不會大年三十還在店裏過的年吧?”

“你大伯、三伯、二姑和小姑他們倒是都喊過,唉,當時你沒回嘛,我和你爸沒啥心情,就全推了……”

李丘澤悶頭吃菜,心裏難受。

“好啦好啦,這不回了嘛,”李振林舉起酒杯道,“這過年過年,團圓了才叫過年,不然過個啥?咱們現在也可以過個晚年嘛。”

“是啊。”鄭梅芳附和,給兒子夾了一塊老臘肉,年前家裏年貨也沒少備,基本沒動,就等著兒子回來。

慈愛地看著兒子,自己動筷的頻率很低,怎麼看都看不夠的樣子。

李丘澤收起情緒,不想破壞這美好的氣氛,分別敬了父母一杯。

“喲,吃飯呢,老李這你兒子吧?”有客人進門。

李丘澤趕緊掏出香煙,上前敬一根,能喊父親老李,顯然是老主顧,平時多虧他們照顧生意,也多虧他們帶來熱鬧。

老實講,下午回來看到店門口這麼多人,李丘澤心裏是很開心的,一口氣散掉三包華子。

李振林笑著答是,還邀請對方喝點,平時或許是真的,今兒個顯然是客套話,對方自然明白,婉拒後,買了瓶醬油便告辭離開。

這頓晚飯吃得很慢,主要能說的話實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