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獲勝的障礙是什麼(八)(1 / 2)

大周駐朝鮮司令部的部隊開始撤退了。漢城火車站在這段時間內一直在向北方輸送受傷的士兵,也已經基本完成了目標。

撤退沒有受傷官兵的速度就快得多。陳韶也第一次真正作為參謀,參加到戰爭行動之中。

華夏曆史上的曆朝曆代都有幕僚,也可以看做是參謀。但參謀部製度和大規模的幕僚是兩碼事。

參謀部製度本身,是以參謀製度本身提供的組織能力去建設軍隊。從常備軍到預備役,從武器裝備到各種訓練。一定要比較的話,倒是與秦漢製度非常類似。

曆史上有過著名的細柳營、嶽家軍、戚家軍。這都是依賴將令個人能力建立起的優秀野戰軍。在參謀部製度下就不可能出現‘家軍’。部隊本身的戰鬥力劃分絕非是因為某位將領,而是根據部隊的入伍時間、士官水平、裝備訓練水平分級。

隻有這樣細致完備的準備和組織,才能讓那些來來往往的軍事主官們能夠盡快掌握軍隊,並且發揮出軍隊的實力。

曆史上,嶽飛死了,嶽家軍就垮了。戚繼光不再是戚家軍的首領,戚家軍也就不複存在。

然而任何掌權者都不能接受一支隻屬於某個將令的軍隊存在,哪怕是麵對軍隊整體戰鬥力下降的問題,解決軍頭也是必須的選擇。

總參謀部製度,就是保持軍隊戰鬥力,又不讓軍隊屬於特別將令的製度。

陳韶就是這個製度內的一顆螺絲釘。現在,陳韶就以一顆螺絲釘的角度感受著整個部隊運行時候的威力。

“陳參謀,把這個行軍安排表完成。”

“陳參謀,把這個物資運輸計劃完成。”

“陳參謀,把這個掉隊士兵收容安排完成。”

一份份命令送到陳韶這裏,陳韶根據在軍校所學的內容去完成大概框架,同時根據各種條例和部隊提交上來的統計數據來完成其中的細節。

畢竟,安排一支000人的部隊和安排1000人的部隊,其中的差距非常大。

這就是參謀部製度的特色。所有軍人在整個參謀部麵前都隻是被各種標準最後界定成可操作的個體。並不存在陳韶的兵或者不是陳韶的兵。

隻有這樣的製度下,才能確定軍隊不被個人所擁有。隻要軍官不擁有個人的部隊,朝廷就沒什麼好擔心的。即便要擔心,也隻用擔心朝廷與整個軍隊之間關係。

陳韶隻是作戰部隊中的一員,而不是管軍政的軍官。所以陳韶根本不用考慮朝廷層麵的大事,部隊撤退的細節已經夠讓陳韶無心他顧。

譬如這次撤退,依舊是以鐵路為核心。因為陳韶有從平壤步行到漢城的經曆,製定起來就難免和其他人起了衝突。

“主任,從這裏到這裏,有路可以走。可以讓一部分部隊步行到這邊的車站來接上部隊前往平壤。”陳韶把自己親自走過的道路在地圖上指給劉主任參謀看。

劉主任參謀的眉頭皺著,盯著地圖上的道路標誌。

陳韶建議道:“主任,我軍若是想快速完成撤退,完全靠鐵路速度太慢。鐵路的利用率也太低。如果可以充分利用空閑的鐵路區間,運輸效率能大大提高。這是我做出來的安排。”

著,陳韶把一份計算紙送到劉主任參謀麵前。那上麵是陳韶費了很大力氣完成的計算。

劉主任參謀的目光隻是在各種排列組合上掃了一眼,就直奔最終結果而去。看完之後,劉主任參謀訝異的問道:“可以把效率提高一倍?這個是真的麼?”

陳韶很是失望。他本以為劉主任參謀要對運輸可執行的具體內容提出問題。畢竟陳韶考慮這樣的安排,是以鐵路為運輸中心,部隊步行前往下一個車站,除了能提高運輸效率。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對鐵路的掩護。

在鐵路兩側有掩護兵力,有步行的部隊。就可以組成一個防禦體係,便是遭到了日軍的進攻,也能有比較充足的兵力進行戰鬥。

但劉主任參謀明顯不在意這方麵的考慮。看得出,這位大哥所考慮的乃是如何盡快把所有部隊都撤回平壤。撤退任務占據了他的全部關注。

陳韶也不敢多什麼,隻能就事論事,“主任。根據計算,的確可以提高效率。畢竟火車的運輸距離在縮短,回程時間也越來越短。如果考慮在最後一段路上,讓一部分部隊步行返回朝鮮,這樣的排列組合,會讓整體效率更快。”

“陳參謀,你就別多事了。”劉主任參謀皺著眉頭道。

陳韶一愣。這話是超出他想象之外的。啥叫做別多事呢?

轉念一想,陳韶答道:“我的計劃已經提交了,是否通過,請主任做決定。”

劉主任參謀的臉色這才好了點,“好吧。你去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