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陳韶本想繼續工作,卻幹不下去。方才那句‘別多事’讓陳韶非常不高興。同時也有些失望。
此時陳韶是格外想念學弟馬永亮。做這個行軍安排的時候,陳韶就已經想念起學弟馬永亮在紙麵演習時候當計算室主任的時候。
當馬永亮用數學工具大量做出那些計劃的時候,所有的工作都變得那麼流暢與充實。
倒不是陳韶不能理解劉主任參謀的意思,劉主任參謀的決定也沒有錯。畢竟部隊為了應對戰爭,已經有些精疲力竭。現在的局麵下,當然是采取大家覺得最省心的辦法。
劉主任參謀要是能到陳韶心裏,陳韶也認了。現在感覺不能認,是因為劉主任參謀明顯是把部隊采取‘省心’的方法當成一個選項。劉主任參謀是為了不煩心,而本能的去追求省心的選擇。
想明白了這點。陳韶雖然很失望,卻也釋然了。
這或許就是人和人的差距吧。至少陳韶認為戰爭本身就不是省心的事情,所有選擇都是應該考慮在內的事情,而不是根據自己此時的心情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要是那樣的話,也太不把戰爭當回事了。
這邊陳韶調整了心情,繼續努力工作。劉主任參謀則拿了已經完成的內容前去了司令部。
參謀長文勇也沒看這些準備好的計劃,讓幾名主任參謀坐下,參謀長果斷的道:“計劃已經基本完成,我們首先要對周圍的幾支日軍發動佯攻。讓他們認為我們要有大動作。這是孫參謀那邊負責的計劃。”
聽到計劃的開始,一眾主任參謀都坐直了身體。這的確是非常重要的選擇。任何撤退都不能大咧咧的幹起來,那無疑是讓敵人從容追擊。一次有力的突擊非常重要。
孫參謀介紹起這次突擊戰。日軍之前的進攻結束之後,麵對71軍的防禦,並沒有進行更大規模的進攻。根據偵查和上頭的情報通報,日軍部隊好像在主攻朝鮮東海岸。
從戰局考慮,日軍也知道朝鮮西海岸這邊更利於大周軍的防禦,所以試圖先占領整個東海岸。
這也導致了從海參崴軍鎮那邊派來的部隊沒辦法前往靠著黃海的西海岸,隻能在靠著朝鮮海的東海岸與日軍作戰。
孫主任參謀的計劃中,西海岸的海參崴軍鎮的部隊發動一次反攻,71軍也在第二實施反攻。盡量形成一個聯動,讓日軍認為大周軍要向日軍發動反擊。這樣能讓大周軍的撤退變得更安全些。
聽了這個計劃,有人提出了個問題,“日軍的情報通訊能有這麼快速麼?別最後打成了各打各的,因為日軍的情報不暢,反倒讓日軍有別的應對。”
孫主任參謀點點頭,“這也是我考慮到的情況。所以這次我認為,要是能在兩內就完成撤退,那是最好的。”
“兩內完成撤退?”一種主任參謀都傻眼了。三個師,加上軍部,六七萬人兩內要轉守為攻,再迅速撤退。
馬主任參謀當即表示,“時間上隻怕沒辦法完成吧。即便沒有日軍的威脅,我們從容撤退,也得四。”
著,目光就落在劉主任參謀這邊。負責撤退部分內容的就是劉主任參謀。
劉主任參謀見大家都看過,正想表示這麼做不可能,話卻堵在嘴邊不出來。
這一遲疑,眾人都看出來有戲。至少覺得劉主任參謀這邊並非完全沒辦法。連原本沒怎麼看劉主任參謀的,也都盯著劉主任參謀看起來。
無奈之下,劉主任參謀讓警衛員回去取那個方案,同時道:“兩隻怕不行,但是三還有可能。”
沒多久,方案拿回來了。幾位主任參謀看著計劃書裏麵用矩陣搞出來的一套東西,都不禁皺眉。
好在計劃書不僅提供了數學內容,還有文字描述。幾人看了之後,有的皺眉,有的遲疑,倒是孫主任參謀對文勇參謀長道:“這套東西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能讓部隊趕上點,撤退可以完成。尤其是這個計劃裏麵,有很明顯的梯次撤退的意思。”
文勇參謀長看著這份計劃書,心裏麵著實有些感慨。在文勇參謀長的時代,數學工具隻是那些初中和高中數學。沒想到年輕軍人們都已經使用上了高等數學工具。這些工具也就是文勇參謀長這些40多歲的中年人聽過,也有點了解的內容。
但是這些數學工具並沒有成為文勇參謀長的工具。文勇參謀長心中有些感慨,難道自己真的老了麼。老到已經無法理解新變化了麼?
“這樣。劉參謀。你把做這個的參謀叫過來,我們來問清楚。如果能兩內就完成撤退,仗就好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