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戶部高官進入戶部尚書辦公室,人人拎著文件。令狐尚書目光落在胡蘭舟身上,就見這位新提拔的總錢莊侍郎有些緊張。
目光轉回到其他人身上,令狐尚書心中覺得這幫人是做好準備了。但是此事也不敢完全相信,畢竟在令狐尚書的預測中,這幫人此時做出決定的可能不過是一半一半。
“諸位此來是為何事?”令狐尚書決定確定一下。
既然令狐尚書這麼謹慎,分管戶籍的戶部侍郎就直接挑明,“令狐尚書。兵部派人來,他們已經準備要把朝鮮當下的戶籍與土地田產的基本名冊轉移給戶部。”
令狐尚書試圖讓事情更清晰些,“那你等可有了想法?”
侍郎坦然道:“我等早已經做了準備。隻是不知道當下的令狐尚書是令狐尚書,還是國舅爺。”
其他戶部侍郎們都盯著令狐尚書看,弄得令狐尚書苦笑道:“嗬嗬。怪不得那麼多戲裏頭,國舅都是該殺的。”
侍郎們聽到這話,便明白了令狐尚書的心思。若是平日,大家還能再做試探。此時事情變化太過於急促,已經來不及內部勾心鬥角。
國舅爺是不是該殺,那是皇上了算。但是戶部差事若是拖拉,大家一起挨訓倒黴。
戶部侍郎們便請求開會,令狐尚書當即同意。
負責民政的侍郎率先講述了此時戶部麵對的窘境。“藩國內附,一般都是曠日持久,反複不斷。所以大周就沒考慮過藩國內附之事。聖上英明,此時讓朝鮮內附。卻是太過迅猛。本來得五到十年才能達成的局麵,如今竟然有兩三年就要完成的意思。兵部著實坑人。”
若是兵部聽到這話,定然會反唇相譏。認為兵部如此迅猛平息朝鮮,賑濟災民,已經做到該做的所有事。然而在戶部高官眼裏卻完全不是這樣。
民政侍郎表達了這樣的態度後,財政侍郎也跟著表態,“兵部自行其是,讓財政必須麵對許多變化。原本的計劃都打亂了。令狐尚書,聖上若能不責怪。我倒是想讓兵部繼續折騰。”
如此甩鍋的觀點一出,便得到戶部侍郎們的讚同。
令狐尚書知道一部分預測內容。譬如,1904年的冬季,戶部認為朝鮮饑荒大概會餓死70萬到00萬人口。
倒不是大周朝廷會坐視不理。向朝鮮提供足夠的糧食,這件事本身花錢不少,然而大周實力強大,這筆錢對大周來僅僅是仨核桃倆棗的事情。
真正花錢的地方不是購買糧食,不是運到朝鮮沿海港口,甚至不是通過鐵路運輸到各個車站。花錢的地方在於把這些糧食有效發送到災民手裏。
有太多災民沒有能力抵達糧食分發點,即便能讓他們活下來的糧食就在距離災民不算很遠的地方,災民們也隻能活活餓死。
除了這一波之外,到糧食分發點的災民也不好過。有吃的,不等於在冬季的災民聚集地活下去。寒冷,傳染病,都威脅著災民的生命。
為了維護糧食分發點的秩序,暴力衝突不可避免。這時候,就得有聲名赫赫的48軍實施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