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要做還是我們來做(1 / 2)

第1024章 要做還是我們來做

自從銀河實業在草原省曠無人煙的草甸上修建了一個占地麵積數百畝的實驗室之後,軍方拍出來的那些為銀河實業提供外圍警戒,並且在必要的時候,為其提供火力支援的軍人們就都倒了黴,一個個的差點被銀河實業搞得神經衰弱。

郭倩蓉選擇的是一個比當年諾貝爾研究********的時候,危險超出太多了。碳氧分離機製造出來的物質引發大爆炸,這種事情即便是劉士卿使用信號接收器查遍了銀河聯邦互聯網、搜索銀河聯邦的電視信號等等多種手段,也未能找到有相關的記載,換言之,郭倩蓉現在所從事的研究即便是在六百年後的銀河聯邦在技術上,也是一片空白,沒有絲毫的經驗或者現成的資料,可以供劉士卿和郭倩蓉借鑒。

自從劉士卿把研發單兵防護裝備的科研任務交給郭倩蓉以來,時間已經過去五六年了,因為無法獲得便攜的能源存儲解決方案,單兵防護裝備一直不是很成功,這也是郭倩蓉最大的一塊心病,這次好不容易發現了一點曙光,郭倩蓉就像是溺水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樣,死死的抓住,說什麼也不肯撒手。

對郭倩蓉的研究工作,劉士卿給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除了給她建一個專門的實驗室、製造了二三十個仿人機器人之外,另外還為郭倩蓉建造了十幾條碳氧分離機生產線,專門供郭倩蓉做研究使用。不過劉士卿很快就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碳氧分離機和仿人機器人的損毀速度。

碳氧分離機在正式進行生產的時候,需要設置的參數有上百個之多,根據郭倩蓉的判斷,第二實驗室發生的大爆炸是因為其中幾個參數設置的時候,出現了問題,才導致了碳氧分離機生產出了不知名的物質,因為這種物質的不穩定性,最後導致了大爆炸事件的發生。

因為有著完備的記錄,想重現當初的大爆炸事件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情,隻需要照葫蘆畫瓢,就可以實現這一點。郭倩蓉到了位於草甸上的實驗室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嚴格按照全自動智能實驗室的記錄,為一條碳氧分離機設置參數,然後讓碳氧分離機開工生產。

等了不到二十四小時,這條碳氧分離機就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爆炸,碳氧分離機加上周圍兩百多米之內的一切被徹底摧毀,爆炸波及範圍之大、爆炸威力之大,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這聲爆炸不但證實了郭倩蓉的猜想,同時也拉來了五裏之外軍人們的噩夢。

這些軍人因為職責所限,在聽到這聲爆炸之後,就馬上緊急集合,軍營的負責人也第一時間跟實驗室這邊取得了聯係,主要詢問是否需要他們支援。實驗室這邊本來就沒有什麼事,除了碳氧分離機和簡易房等被摧毀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什麼損失了,更沒有什麼人員傷亡,故而實驗室非常委婉的拒絕了軍人們的支援。

之後,郭倩蓉再次在另外一條碳氧分離機也設置了相同的參數,再次進行開工生產,這次同樣是在不到二十四小時的時候,發生的爆炸。軍營的官兵們再次被驚動,又是緊急集合,又是打電話詢問,但是仍舊被劉士卿婉言謝絕。

為了確保時間的準確性,郭倩蓉再次犧牲了第三台碳氧分離機,連續三次,每次都是開機之後,不到二十四小時就會發生大爆炸,每次爆炸的威力都差不多。實驗做到這裏,已經基本可以確認一些東西了,在碳氧分離機開始工作二十三個小時之後,都是安全期,時間再長點,安全性就沒有了保證。相較於全自動智能實驗室的那台碳氧分離機開工了兩三天之後才爆炸,這次的時間顯得有點短,不過短沒有關係,這樣的話,可以讓從事實驗的人盡早做好心理準備,避免意外的發生。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發生大爆炸的物質分離出來。郭倩蓉用厚達半米的金剛硬鑽做了幾個防爆操作間,然後讓仿人機器人深處操作間之內,用超高倍數的電子顯微鏡從碳氧分離機生產出來的產品之中,尋找可疑的物質。

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耗時不說,而且危險性極大。那種未知的物質極不穩定,本身就有可能隨時爆炸,如果有外力施加在上麵,發生爆炸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一個多月過去,劉士卿花費數千萬資金製造的二十多個仿人機器人全部陣亡,每一個能夠堅持下來的。這還不算,除了確定第二實驗室的大爆炸事件是一件意外之外,研究沒有取得太多實質性的進展。

劉士卿一開始還陪著郭倩蓉一起做實驗,希望能夠早點把哪種物質尋找出來,但是後來發現情況不妙,事先準備好的東西,無論是仿人機器人,還是碳氧分離機,抑或者實驗室內修建的簡易房,都有不夠用的趨勢。碳氧分離機生產的過程中,如果時間掐不好,碳氧分離機就會被炸毀,安置碳氧分離機的簡易房也會被夷為平地。而尋找未知物質的仿人機器人更是時刻置身在危險之中,幾乎各個都逃不了粉身碎骨的命運,即便是用金剛硬鑽製成的防爆操作間,也因為其內部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大爆炸,已經接連報廢了好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