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是個喜歡科幻的讀者(1 / 3)

“……同時,國外各大國依托‘觀測者文明’贈送技術建造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也相繼點火。

各國開始了聚變反應堆的大量建造工作,社會進入大建造時代。一個個相繼建成的聚變反應堆將提供龐大的能源,這些龐大的能源將刺激生產力迅猛提升,儼然是又一次工業革命。”

之前的劇情,

紀拙就寫到了主角觀看新聞的一幕。

新聞上自然是關於可控核聚變點火成功的鋪天蓋地消息,和熱火朝天的新聚變反應堆建造項目在各地開始,

同時開始的還有大量原先因為能源問題而擱置的項目。

網絡上有人說,要將戈壁化為良田,將荒漠化為草原……儼然是人類真正征服這顆星球的開始。

……

粗略地看了眼之前寫得章節,

紀拙再新起了一章,開始今天的碼字。

“……人類文明的價值?”

“吳木自嘲,在如此的大建設,大科技發展的時代,他連自己的價值都有些弄不清了。

整個社會生產力的迅猛提升,發展,似乎都和他這個曆史學者沒什麼關係。

於是吳木決定……先想明白自己的價值吧……”

“劈裏啪啦……”

鍵盤聲在書房裏持續響著。

隨著新章節字句的豐富,劇情也在繼續往下展開。

文中,

作為曆史學者的吳木依舊能每隔段時間收到一些官方那邊給他這種曾經與會學者發來些相關信息。

不過吳木也就時不時看一眼這些消息中的結論,

大多數時候,也就正常在大學裏教學,依舊從事著曆史方麵的研究,

隻是隨著社會進入大建造大發展時代,學習曆史和研究曆史的人自然是逐漸變少。

更多考入大學的學生,自然是更多的選擇符合這個時代的一些專業,

比如國家對理論學科的措施刺激,讓不少學生選擇理論學科方麵的學習,

也有更多的人因為知道了‘外星文明’的存在, 將學習的專業選在了更靠近星空的方向。

同時, ‘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技術資料中的一些理論知識也給了不少學者啟發,各種有價值的學術論文也在這段時間內井噴。

而各大國也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掌握, 有了足夠的能源富餘,

還是因為‘觀測者文明’的存在,而采取了一些措施,

比如有學者提出,在地外空間,或者是月球上建造新的, 更大型的射電望遠鏡,引力波監測裝置等等各種超大型科研設施,

嚐試對太陽係外的‘幕布’進行觀測, 看這些人類更‘清晰的眼睛’, 能否讓人類看清一些幕布的性質,

也有學者提出,發射更快速更大型的探測器, 往太陽係外的幕布靠近,即便現在能建造出的最快探測器, 到達太陽係邊緣也不知道要多久。

而因為能源極大豐富帶來的生產力極大提高, 這些計劃最後都基本成型。

吳木得知這些消息也是從官方內不時同步給他的信息中。

從一位曆史學者的角度來看,

吳木覺得這或許是件好事,對外開拓總比窩在一顆小小的星球上不斷內耗的好。

而‘觀測者文明’的存在也給了人類文明一個更長遠的目標……能這隻能活幾十年一百來年的人類將目光放到更長遠的地方,隻是不知道能維持多久。

……

紀拙花費了不少筆觸, 去寫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後帶來的變化,

時間也飛躍式地跨過了數年時間。

數年內,吳木所在國家各聚變反應堆的建造項目同時開工, 各地的聚變反應堆也相繼落成點火。

其他大國也基本是同樣的進程。

人類文明躍升到聚變能源時代。

同時, 因為‘觀測者文明’饋贈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本身就足夠完善, 已經能建造小型聚變反應堆。

人們將聚變反應堆安上了航天器,取代了傳統化學能源推進, 人類實現了地月穩定往返,

於是月球基地和月麵科研裝置開始相繼落成。

而與之相對的,也是整個社會大量人員投入到這些大建造項目中。

文中的時間飛躍到數年後的一天就再平緩下來。

主角吳木這段時間有些煩躁,

雖然能源豐富帶來的生產力提高, 讓他這個曆史學者也受惠不少——工資福利提高了不止一倍。

但他卻感覺在這樣快速發展的時代,他有種和社會脫節了的感覺……

他近段時間已經很少去思考‘觀測者文明’留下的第二個問題,

隻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偶爾從腦海中冒出來,然後就再暫時擱置。

隻是知道,好像還有些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在研究這個問題,但也未聽到什麼進展。

這會兒吳木剛和他專業的學生們上完專業課,

課堂上加上他總共也沒十個人,對於這種現狀吳木也不覺得是什麼太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