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1 / 2)

桃林家中,孟小婉正聽陳媽媽的回報。

贖回來的二十三人中,沒有一個人是願意自贖的,大約去西江投奔舊主的有十九個,這些人中間還有九個年輕的婢子,包括原來她房裏的春燕和雪鵑都提出要去西江,不願留在武陵。

陳媽媽此時說話也是極小心。

“春燕和雪鵑都說,之前負了大娘子,沒麵目在大娘子跟前伺候,再加上.....在...那等地方已經被人壞了身子,不敢髒了內院的地麵,.....幾家子人都決定去西江投老爺去。如今也隻有老趙祖孫兩個、原來管針線的齊婆子和夫人小廚房的錢婆子想留在張家做事。這老趙頭已經六十了,不願意帶著孫子到外地去,而齊婆子還有一個被放出去的女兒嫁在了縣城邊上,她家女兒女婿原來願意三年後付身錢贖她老娘走的,可齊婆子嫌給他們兩口子添麻煩,可巧我們針線上也缺人,就留下了。而錢婆子是個寡婦,無兒無女的,不想死在外地,日後做個孤魂野鬼,隻求大娘子讓她在家裏廚房幫忙。”

“原本按著我的合計,四個人也是剛好,”孟小婉合上了名冊,“孟東是商隊上的老人,夫君與我取了兩百貫,叫他趁著府衙發賣宋家的那些牲口、車輛,盡好的買了來。再加上三百兩的本錢,算是借與我娘家的。不說別處,就西江到武陵這條路,隻需嚴太守到任巡閱使,這條商道就夠我們這支商隊受用了。讓夫君賺了一車書籍字畫的那個李書吏,夫君已經讓五六叔暗地又送了三十貫去,屆時父親那邊就可以聯絡這位李書吏,使其能照拂一二。”

說完,孟小婉笑著歎了口氣。

“秋意漸濃,我給夫君做的秋裳已經忙活了這些天,才得了半件多,有了齊婆子的針線,我就輕省了許多。秦娘子那邊,夫君一直有意讓五六叔一家回桃灣看管那些房舍田畝,廚下的事也正好交給錢婆子去做。老趙頭兩祖孫,我也用得上,你原不知這個老趙頭以前也是識字的,便是他孫兒趙平也識得許多字,今年也有十三歲了,正好給夫君當個書童,可不比三七這個粗心的要輕省得多?”

陳媽媽猶豫了一下:“三七與郎君情分不比常人,大娘子要另外選人在郎君身邊,不知郎君那裏會不會有話說?”

“這其實就是夫君的意思,”孟小婉起了身,來到了剛剛從桃灣搬來的三個黑梨木書架前,“叔公那裏要辦巡檢所,定額是五十個弓手。許叔守著自己的書店,難得敢頂撞叔公一回,卻是打死都不願意去。所以,巡檢所需要個自己人去看著,叔公就委了夫君選了三七去看著。”

陳媽媽吃了一驚,轉而又笑。

“就三七那個毛躁性子,別弓手沒帶出來,卻帶出一群活土匪來。還有,三七年輕,可別被人看輕了。”

“那些弓手,屆時都會從桃灣的張、黃兩姓人中選,一個月也有幾十斤糧食可領,加上叔公是張家的族長,還兼著裏正,再就是夫君的名聲,若是這樣三七還壓不住陣,”孟小婉忽然撫掌一笑,“夫君也告誡了他,若是這件事做不成,便讓他尋個館兒讀書去!煩死這個猴兒。”

陳媽媽回完了話,就與孟小婉一起到了書房。

白鷺與白鶯正忙得頭暈,一堆堆的書稿字畫放滿了各個角落。一些被孟小婉鑒定出是真品的字畫,白鷺與白鶯各自取了一件,小心翼翼的用小刷子刷著手中書畫在這些日子裏沾染的灰塵。

結婚之後,幾乎看不到正經讀一回書的張哲,如今也捧著本半舊的書籍在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