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藍星二號裏,構建了一個接近真實的藍星世界,同時提供的服務比真實世界的服務價格低不止十倍。
我都不記得我有多久沒有在現實世界中開過車了。
在藍星二號裏,你可以出現在藍星的任何一條街道任何一個路段,選擇任何一輛歷史上存在過的車輛,把油門踩到你希望的角度。
哪怕撞得車毀人亡,也不過是重新載入。
我知道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會覺得我有問題,這樣的生活不是挺好嗎?
會覺得我作為紐約時報的主編,即便在現實世界裏也能享受到和虛擬世界相差無幾的生活質量,而對大多數掙紮在溫飽線附近的人來說,虛擬世界極大程度上鱧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
我並不是討厭虛擬世界,我隻是不喜歡這種所有人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裏的感覺。
雖然我這篇文章是在虛擬世界的電腦前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敲下的。
回到科創生物,科創生物讓人們見識到了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偉力一覽無餘。
科技才是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最有力的護城河。
以至於現實世界中,投資需求極端萎縮,所有的產業資本在投資之前,都會問一個問題:你的技衍壁壘在哪裏?
技衍成為當代所有投資人都關注的問題。
第三章食品行業的大洗牌
在虛擬世界出來之後,所有行業都很悲觀。
認為需求會萎縮,人們在虛擬世界裏得到滿足之後,還會需要在現實世界裏的滿足嗎?
隻有食品行業很樂觀。
認為虛擬世界依然無法為現實世界的人提供足夠的能量補充。
大家覺得外賣行業和餐飲行業的春天要來了。
本來在過去的二十年裏,隨著外賣的普及,越來越少的人選擇自己做飯。
即便在紐約,一份外賣的送餐費在10美元上下浮勤,但是外賣行業依然以每年50%的速度在飛速發展。
但是沒想到的是藍星二號在開始投入使用之後,再配合大規模鋪開的生物通信網絡。
最先被洗牌的是食品行業。
存在上百年的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這些在當年出現史無前例的巨額虧損。
同時在兩年後星巴克成為食品行業裏首家倒下的巨頭。
虛擬世界帶來的是口味的繁復化,隻要你能夠把味道復現出來,那麼就能夠把味道在虛擬世界裏復刻。
比如說現實世界裏,我們研發了一道菜,我很難知道大家是否會喜歡它的口味。
但是在虛擬世界裏,我可以給無數的人品嚐,得到對方的反饋。
如果好評足夠多,那麼我就可以把這道菜正式納入我現實世界中的菜單中,為用戶提供。
人們很早之前就知道,地域、人種、成長環境是會對一個人的口味造成差異化的。
虛擬世界讓餐飲集團能夠定製化口味,包括炸難這種看似一個配方可以用上百年的產品,依然會被更加定製化的口味打敗。
至於為什麼星巴克是第一家倒下的巨頭,那是因為你的競爭對手們能夠針對用戶提供他想要的口味。
而用戶可以線上充分品嚐數十種的咖啡味道,同時不會讓他攝入任何的咖啡因。
用戶在選定自己希望的口味之後,再去線下取餐就好了。
利用這一策略的瑞幸咖啡,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就把星巴克逼得倒閉了。
至於為什麼星巴克不采用相同的策略,我想你應該去問問霍華德。
不過我猜測是沒有談好價格,瑞幸選擇把很大一部分股份出讓給阿貍,以換取藍星二號感知錄入的權限。
而星巴克遲遲就價格無法和這些有權限的互聯網巨頭們談好。
不過好消息是Apple收購了已經破產的星巴克,我們能夠在不久的未來看到星巴克的重生。
除了餐飲業利用感覺錄入,然後把這種感覺提供給用戶,讓用戶確定他最希望的口味,確定之後現實世界裏再提供給對方之外。
還有一些行業試圖借助虛擬世界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
marijuana。
&A就和marijuana集團合作,為阿美利肯的虛擬世界用戶提供各種口味的mariju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