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江東,為合肥掣肘。
孫權屢次三番攻打,都沒有效果。
現在張遼不在了,魏國失去了柱石之基。
孫權終於虎狼了一回,把壽春給莽下來了。
或許有魏國國喪的緣故,但這絕對是振奮人心之舉。
為了響應江東,劉備召集群臣商議此案。
魏黃初七年(226), 曹丕病逝駕崩,魏國朝廷動蕩,處於新舊交替之時。
魏室薄弱!
張飛神色振奮,拍案而起道:
“大哥,江東拿下了江淮,此乃天賜良機。”
“倘若不能趁此西征, 以後就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了。”
張飛聲如洪鍾,震得眾人耳畔嗡嗡作響。
“羽願為先鋒, 為大哥征討魏國。”關羽鏗鏘道。
隨著時間的流逝, 他們的氣力一年不如一年。
倘若無法奠定勝機,他們這代人,將再也看不到天下平定。
“願一戰,平定中原!”
關羽一捋長髯,豪氣萬千,傲氣狂燃。
眾將皆響應。
劉備心潮澎湃,他從未如此激動過。
似乎看到了結束亂世的希望!
他目光沉定,灼灼地望著群臣,朗聲道:
“即刻起,商討西征事宜。”
群臣歡嘯。
此前他們就此事,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還沒有確定作戰的方針。
現在要正式商討,從哪裏出兵,怎麼出兵。
做出戰略規劃!
能有如此遠見的,都是頂級的謀士。
諸葛亮、法正、徐庶等人, 都彙聚一堂。
“唯有拿下潼關,才能保西京。保住西京,我軍便有了西進的根基。”諸葛亮堅定不移道。
按照他的行軍路線, 以長安作為主攻的方向,最合適。
“隻是如此一來,河東的魏騎必然出擊,侵擾河西等地,包括漢中前往長安的補給線。”法正眉頭微蹙。
“殿下在三輔之地,多有屯田。糧食足夠供給長安的大軍,可以減少從漢中運糧。”諸葛亮目光如炬。
蜀中不缺糧食。
這可是“天府之國”。
真正的艱難在於,如何將糧食運輸出秦嶺,供給給前線。
入蜀的道路多以棧道為主,其險要之處鬼斧神工,連馬車都難以通行。
再加上運輸糧食需要征召勞役,運輸十車,路上能夠吃掉三車。
倘若大雨降臨,蜀道斷絕,耽擱了一些時間。
辛辛苦苦運輸的糧食,還不夠勞資吃的。
因此,蜀中群臣才對遷都長安, 抱有極大地熱情。
蜀中是不適合作為統治中心的,道路的險峻, 讓人望而生畏。
劉禪數次體驗過這樣的險峻,所以決定在前線屯田,自給自足。
當初攻打長安,他在三輔之地開拓了糧田,就是神來之筆。
問題在於。
魏國的騎兵會輕易讓漢軍收割嗎?
種植糧食,需要很長的周期。
倘若漢軍剛種植下來,魏國的騎兵隨時都可能前來破壞農田。
騎兵來去如風,很難攻破。
現在並非戰時,所以三輔之地的屯田能夠保全。
戰爭一起,就不是講道義的時候了。
“三輔之地的屯田,隻能做一時之用,從穩定的漢中、蜀中運糧,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