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區的戰爭,已經擴散至魏南方的邊境。
局勢岌岌可危!
孫權雷霆一擊,讓魏國堅固的防禦打開了豁口。
隻要這一豁口被繼續突破,那麼魏國將極有可能失去黃河以南的領地。
這一戰役,至關重要!
因此曹叡才會讓司馬懿駐守許昌,總督戰務。
現在許昌成為了戰爭的最前沿,也是最危險的地方。
漢軍、吳軍, 都可能對許昌造成威脅。
要知道,許昌是曹魏最早屯田的地方。
這意味著什麼呢?
許昌及潁川出產的糧食,足夠供給給南陽的守軍。
失去了許昌,魏國將失去重要的屯田地。
一直以來,土地都掌控在世家大族手中。
統治者都知道屯田的好處,可以供給軍政,好處多多。
那為何諸侯之中, 隻有曹操率先屯田,並且屯田成功了呢?
這裏麵的學問、邏輯很容易理解。
因為世家大族阻撓屯田!
沒錯, 屯田極大地損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當初曹操屯田,遭遇了莫大的阻礙!
也正是這一股壓力,讓孫權差不多晚了十年屯田。
東漢末年,土地兼並嚴重。
世家大族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多。
光是曆史上有明確記載的徐州糜家,就有仆役萬人左右。
這是什麼概念呢?
大漢邊境的縣城,也不過這樣的人口。
可想而知,當時糜家占據的土地,是何等地廣袤。
土地掌控在世家大族豪紳郡望手中,他們通過掌控糧食,可以掌控整個大漢。
縱使沒有這麼誇張,也能掌控一縣一郡。
他們就像是壟斷了土地、壟斷了糧食的“寡頭”,諸侯想要起兵,總要購買糧食吧?
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糧食從哪裏來?
這也是諸侯必須有顯赫的出身, 世家大族才會選擇支持。
有了世家大族的支持, 諸侯才有糧食,才能招兵買馬。
這時候,突然有人站出來說,官府要屯田,要自給自足。
世家大族怎麼可能答應?
一場博弈,在無聲地展開。
起初曹操隻是試點,後來逐步推廣,一舉在諸侯爭霸中,獲得了經濟上的優勢。
三國中很牛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搞糧食出身的。
荀彧、諸葛亮等,都是籌謀後勤,為前線大軍提供糧食。
後來的鄧艾、陸遜也是由“屯田”發家,一步步登頂。
現在魏國的屯田,已經到了瓶頸期了。
曹丕為了拉攏世家大族,推出了“九品中正製”,向世家妥協後獲得了弑君稱帝的資本。
這也是為何曹丕沒有被反噬的原因。
同理,世家大族獲得了好處,鞏固了根基,自然會向土地伸手。
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大族們都很純粹。
搞土地!
錢財隻是身外之物,蜀中的“直百通寶”以及江東的“大泉五百”,都證明了錢是容易縮水的。
唯有土地, 才能永久地傳承下去。
倘若曹叡要收回他們的田產,繼續搞屯田。
世家大族還會答應嗎?
因此,許昌、汝南等地的屯田,是魏國的糧食命脈所在。
魏國的屯田,也都有著一定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