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鑄造(1 / 2)

與從零開始白手起家的馬桂蘭不同,趙誌寬則是底子要厚了許多,這四個來月趙誌寬培養了三十多個學徒,這一點就比馬桂蘭手下那二百大字不識的農民要強的多。

還有趙誌寬收的這三十多個徒弟,原本就是府城的一些手藝人,比如燒磚學徒沈富、趙福祥誑來的鐵匠王發財、王鐵匠的日子王木勺、木匠秦貴、泥瓦匠李老二等等,這些人雖然也是大字不識,但最起碼懂一些理化知識,比如王鐵匠就知道生鐵要燒到顏色發白才能融化等等,趙誌寬需要的是將科學原理教給他們而已。

趙福祥運來的生鐵解決了大難題,趙誌寬馬上用原始的車床將所有汽輪機的變速箱升了級,經過車床加工的齒輪精密程度大大增加,替換了那些王鐵匠手工打造的齒輪後,汽輪機的傳動效率在上一層樓。

汽輪機的功率加大,趙誌寬開始準備生產球磨機,這東西雖然看著不起眼,但確實工業化前期緊缺的設備。不說眼前的水泥廠需要球磨機,就是未來的鐵礦石,也需要球磨機來提煉精礦,所以這個球磨機是必須要生產的。

趙誌寬後世工作的電廠需要煤粉發電,自然也少不了球磨機,雖然趙誌寬沒有親自上手維修過,但和一幫退休老職工吹牛逼的時候,聽那些機械工程師說過球磨機的基本構造。

球磨機其實並不是什麼精密機械,說白了就是利用滾筒裏麵鐵球的重量,將物料砸碎的機械,不過這東西因為全都是鐵質,一個容量2噸的球磨機總重量為5噸,這還是小型的,那些礦山使用的大型格子球磨機總重量能達到480噸。

帶動這麼一個大家夥除了充沛的動力外,還需要堅固的軸承,能承受5噸的重量,單靠木頭可不行,所以這個軸承必須要鐵質才行。

現在經過改進,趙誌寬的汽輪機馬力已經達到將近200匹馬力,完全可以帶動一個5噸重的球磨機,所以製造這個大家夥也就提到日程上來了。

趙誌寬畫出圖紙後,決定先製造軸承,也就是承擔球磨機轉動的關鍵部位,至於使用後世鍛造軸承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所以趙誌寬準備隻用鑄造。

鑄造的曆史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早在西周時期就鑄造過幾噸重的青銅器,所以鑄造這個軸承並不算什麼難事,但關鍵是王鐵匠的手藝行不行。

王鐵匠隻是個府城內的普通鐵匠,維修一些工具,打製一些鐮刀斧頭什麼的沒問題,現在一噸多的軸承,他能不能完成?

趙誌寬不放心將王鐵匠叫了過來,問他以前鑄造過什麼東西,王鐵匠想了一會兒說道:“師父,徒弟鑄造過鋤頭、斧頭,還有城內張屠戶家裏的秤砣,這張屠戶太心黑了,非要往秤砣裏灌鉛,我老王是良心鐵匠,怎能坑害老百姓?”

趙誌寬不管王鐵匠到底坑沒坑還過消費者,問道:“現在有一個一千多斤的東西需要你鑄造,你能幹了嗎?”

王鐵匠一聽瞪大了雙眼,問道:“師父,您要鑄造什麼?不會是大樣佛郎機吧?這可是掉腦袋的大罪啊!”

趙誌寬暗罵這個徒弟什麼都好,就是廢話太多,害怕這家夥在說出什麼來,趕緊攔住他說道:“不是火炮,而是軸承!”

聽到不用自己犯法,王鐵匠鬆了口氣,問道:“軸承?不都是木頭製的嗎?為啥要用鐵製呢?”

這幾個月王鐵匠跟在趙誌寬身邊,知道軸承是什麼東西,不就是汽輪機裏麵帶動葉片的東西嗎,用鐵的豈不增加重量?

趙誌寬也不想跟他解釋什麼,拿出一張圖紙說道:“發財,這就是軸承的圖紙,你按著外形先搞出翻砂模具來!”

王鐵匠看了看圖紙,這個軸承與汽輪機的那個沒啥兩樣,無非就是大了些,王鐵匠點頭說道:“師父,這個簡單,我先去找木匠弄個模型,估計兩天就可以製成!”

趙誌寬點頭讓王鐵匠出去準備,他這邊則要建一個化鐵爐,用來將生鐵融化鑄造軸承。

至於這個化鐵爐就簡單了,趙誌寬甚至不用找什麼鐵匠師父,他自己就會建這個化鐵爐,因為他經曆過那個全國大煉鋼鐵的時代,當年趙誌寬正在上高中,作為緊缺的知識分子,趙誌寬被村裏找去給縣裏派來的技術員打下手,經過他們的努力,為村裏建成了一座高爐和好幾個化鐵爐。

趙誌寬早已經將腦海中記憶的高爐與化鐵爐圖紙畫了下來,上輩子高爐因為工藝不行,隻生產了幾爐地條鋼就廢棄了,但化鐵爐還是成功的。至於高爐,趙誌寬相信有了手冊上的指導,自己一定能建成合格的煉鋼高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