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轉交(1 / 2)

夜!

與對岸的燈火通明相比較,橋的這頭,隻有零星的幾家,舍得打開燈光,畢竟電費也是要錢的。大部分的孩子,則會圍在為數不多的幾盞路燈下,愉快的玩耍著,苦難不該剝奪走孩童的童真。

如果說此刻能與對岸的燈火通明相比較的,那就隻有學堂後麵的那座橋。每當夜晚降臨,各種商販就會搶占大橋的每一個角落,借助著橋上的路燈,賣力的喲嗬著,來晚的商販隻能在橋這頭的岸邊,借助餘光懊惱著來晚了一步。

時不時的有“上層人士”的下人,會帶著他們所謂的“優越感”,對著商販指手畫腳,最終帶著一些“上層人士”要的吃食,趾高氣揚的回去。當然,也會有一些居民,結束了一天的辛苦,帶著妻兒老小來逛一逛這最接近繁華的地方,有餘錢的,也會在孩子的一片歡呼中買上一些吃食。

但不管是商販,還是來閑逛的居民,沒有一人敢越過橋頭,進入那繁華的地帶,因為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開始告誡他們,越界將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而每一年總會有那麼幾個酒鬼,用他們的慘狀來提醒著所有人,來激起所有人的恐懼。

此刻,方天絕就站在白天與神監殿相見的圖書室樓頂,看著下麵的“繁華”,依稀還能聽見對岸的歡聲笑語。對岸的神監殿,倒是不難尋找,最中心,最繁華的那一座建築就是神監殿了。

方天絕掏出已經被握的皺巴的“撫恤金”,這點錢就是神監殿給的買命錢了。看著對岸的萬家燈火,從此,再也沒有一盞是為等自己回家而亮的燈火了。這一刻,方天絕收起本想揚了的“撫恤金”,它該有它的另外用處。這一刻,方天絕,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個影響他一生的決定。

......

鎮中的西北角,是一座破敗的教堂,先前有西方的傳教士,想來弘揚神的意誌,可一群連飯都吃不飽的人,哪有心思來聽他傳教,後來傳教士離開了這裏,去了對岸,漸漸地教堂也就破敗了。

這裏也成了鎮中的孤兒院,收養著各種生的起養不起被遺棄的孤兒。收養這些孤兒的是一個年近七十的老黃頭,老黃頭原先是一個乞丐,在三十年前的一個風雪夜卷縮在教堂取暖,被一聲嬰兒的啼哭聲吸引,心中不忍,便抱養這孩子住在了教堂裏。

久而久之,教堂裏便有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好在一些好心人,會時不時的送些吃食,老黃頭也明白,這些人之中必定有孩子的親生父母,接著送些為數不多的吃食,來看一看被自己遺棄的孩子,彌補自己心中的罪惡,老黃頭也不點破,笑嗬嗬的接下他們的吃食。

就這樣,在他們送的吃食和老黃頭乞討下,一些孩子死去了,一些孩子長大了。漸漸地長大的孩子,有一些心懷感恩,也會幫襯著老黃頭,孤兒院便就在好心人和這些長大的孩子的救濟下,艱難的存在著。

老黃頭給熟睡的孩子們,緊了緊破舊的棉被,挑了挑火爐裏的柴火,嗬著氣的走出了大門,看著這鬼天氣,過幾天該要下雪了吧。走到教堂隔壁的一處小房子前,看著那緊掩的房門,老黃頭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這小子,也不知道跑哪裏去了,好幾天沒看見了,過幾天要立秋了,得有的忙了,人都不知道跑哪裏去了,小崽子不讓人省心。”老黃頭在房門前不斷的碎碎念,房子的主人正是老黃頭收養的第一個孩子黃盼頭。名字是老黃頭取的,跟老黃頭姓,希望往後的日子有盼頭。兩人情同父子,孩子長大了也沒走遠,就住在了孤兒院的隔壁,時不時的帶回錢財吃食補助孤兒院。

而每到立秋的那一天,那些“上層人士”便會帶著他們的“善心”,一些衣物,吃食來慰問孤兒院。而每當這個時候,黃盼頭就會帶著孩子把孤兒院裏裏外外的收拾一番,讓孩子們看起來精神些。而老黃頭,便會對著“上層人士”帶來的記者鏡頭,歌頌著他們的仁慈。在“上層人士”滿意的目光中,各取所需,逢場作戲。

而此刻,黃盼頭卻消失了好幾天,老黃頭不由得有些擔憂,在念叨了一陣後,無奈的歎著氣,拄著木拐,一步一步,步履蹣跚的回去了,全滿沒注意到房子的牆角處有一道黑影在默默的聽著他的碎碎念。

這道黑影正是方天絕,看著步履蹣跚的老黃頭回到了教堂,方天絕才從角落裏走了出來。聽了老黃頭的念叨,方天絕大致也了解了這房子主人的身份,而這房子主人正是幾天前方天絕親手埋葬的黑衣人。

方天絕歎了一口氣,自己與他的恩怨,在他死去的那一刻就已經消了。而方天絕出現在這裏的原因是黃盼頭死前和自己說的一些話:“小子,我快要死了,這些年,也攢了一些錢財,但這些錢財你不能動,你得幫我把這些錢財交給孤兒院的老黃頭。我也不讓你白幫,我放東西的地方,還有我機緣巧合得到的功法,這東西可比錢財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