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間,天地失聲,風雲變色。
原本方才還是晴空萬裏,此刻卻突然烏雲滾滾,電閃雷鳴,似有不祥之兆,籠罩著整方天地。
潛伏在九州各地的九州強者,盡皆有些驚訝地看著眼前這一切。
儒道,怎會如此恐怖?
再者言之,張聖四句早已傳遍天下,成為人族儒生的座右銘,駱賓王不過隻是為這四句大道之言作注釋罷了,怎麼還會引得天地震動?
沈青山卻是平靜地看著眼前這一幕,他沒有任何驚訝,也不感到意外,似乎早就預料到了一般。
誠然,張生攜人族血運入聖,隨即又舍生取義,根本來不及將自己的儒道理念推廣普及,僅僅隻是留下了那永垂不朽的張聖四句。
但天下儒生僅僅隻是記住這四句聖言,又能如何?
他們理解這四句聖言的真正含義嗎?
即便有儒家君子明悟了,那又如何?
如何為天地立心?
如何為生民立命?
如何為往聖繼絕學?
如何為萬世開太平?
這些問題,天下儒生根本就不知道答案。
雖然很是悲哀,但不得不承認,張聖四句天下流傳,卻僅僅隻是停留在口頭之上,變成了天下儒生自我激勵的響亮口號,僅此而已。
儒生自己都尚且不懂其深意,黎民百姓更加不會懂,也不可能懂。
直到此刻,駱賓王以《西銘》為其作出注釋,讓張聖四句不再那麼空洞晦澀,而是真真正正地成為天下儒生為之奮鬥終生的目標信條。
《西銘》篇幅不長,雖然僅有三百一十五字,但卻為人族子民安身立命構築了一個共同的精神家園,而且為那理想藍圖的構建提供了一個弘闊的境界,成為儒學的經典文獻之一。
駱賓王很快停下了筆墨,三百一十五字突然變色,如同被黃金澆灌鑄成的金字一樣,綻放出了耀眼奪目的璀璨金光。
隨即一股文氣衝天而起,席卷著浩瀚磅礴的浩然正氣,淨值湧入駱賓王體內。
在璀璨金光的映襯之下,駱賓王宛如儒聖現世,高懸於空,手捧《西銘》不斷誦讀。
一個個細小的金色文字從其口中飛出,有的落入山川河嶽,有的懸於九州城池,大放金光,照耀天下。
如雷音貫耳,醍醐灌頂,振聾發聵。
不少儒生盤膝而坐,在金光照耀下竟然直接突破品級,邁入了儒家君子境。
但更多的卻是黎民百姓,他們腦海中不自覺地浮現出一道人影。
滿頭白發,身形佝僂,手握戒尺,以頭撞天……
越來越多的百姓心中發堵,眼淚不自覺地掉落而下。
他們從未忘記那位滄桑夫子,更不會忘記他為人族做出的貢獻。
轟轟轟!
雷霆炸響,狂風大作。
下一刻暴雨傾盆而下,遮蔽整個蒼穹。
無窮無盡的黑暗瞬間籠罩了世界,九州所有生靈在此刻都驚慌到了極點。
終於,駱賓王誦讀《西銘》完畢,隨即目光望向九州生靈。
“何為,為天地立心?”
“人,即天地之心!”
“何為,為生民立命?”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命!”
“何為,為往聖繼絕學?”
“故‘往聖’者,孔、孟先儒;‘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
“何為,為萬世開太平?”